酬神敬天、自娱娱人。中国的土地上,戏曲无处不在,以不同的形式,承载着人们祈福、审美和娱乐的精神需求。
在福建漳州,有这样一种戏曲。
以木偶代人形,樟木为头,漳绣为身,饰演众生万相。锣鼓弦乐声中,人以手掌托之,完成各种动作,唱念做打,嬉笑怒骂,人、偶、角色合而为一,演绎着一段段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
《大名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抢亲》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白蛇传》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因为作为主角的木偶,身体极像了布袋,故称之为“布袋戏”。既是主角,木偶的制作便是一出布袋戏的根本。尤其木偶头的制作,更是一个角色造型的灵魂。
从选材到开坯、雕刻、修光、刷泥、画脸、装饰,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如何确保木偶头的经久耐用?如何抓住角色特点,精准地表现出人物性格?如何在颅内制作机关,让木偶的表情动起来?如何刻画木偶的五官和视线,给台下不同角度的观众最好的观看体验?处处都透着讲究。
没有多年的雕刻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做不好木偶头的。
2006年,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和漳州布袋木偶戏一同跻身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徐氏木偶雕刻第六代传人徐竹初被评为该项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徐竹初
徐氏木偶雕刻作为漳州木偶雕刻的代表,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然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两百多年,传统的一百多种木偶造型也发展到了今天五、六百种。
现在,手艺君要带你看的便是国家博物馆“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
展览展出了徐氏父子的300余件木偶雕刻作品。从生活中的人到戏曲形象,再到神仙鬼怪、历史人物,迥异的角色遇到了最合适的表达。
神仙鬼怪
大鹏
风神
猴王
猪八戒
千里眼
顺风耳
雷公
柳树精
岳鬼
一气仙
人物百态
才子佳人
童子
县令
杀手
胖婆
老僧
白阔
洋仔
生旦净丑
笑面生
结辫旦
白毛老旦
蓝红黑三大将
鼠丑
武丑
猪哥丑
文奸
皱眉奸
历史人物
包公
关羽
黄飞虎
岳飞
张飞
慈眉善目的老者,稚气未脱的童子,刚毅威猛的将军,狡猾贪财的小人,不同的面相刻画出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待颈下缝合连缀四肢的布袋,再穿上手工精心制作的戏服,一个个完整的神气活现的小人儿就诞生了。只等上场,去演绎一段悲欢离合,人生百态。
有人说,木偶静止时,是造型艺术,动起来,便成了表演艺术。动静结合,不可分割。
的确,这刻刀下的皮相再逼真,也只有在手艺人的手掌中获得生命才完整。
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及周边地区。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木偶头雕刻仅指头部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