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历经433天打造的‘中国之美记忆’,留给我们的孩子”,在《剪影》展区的中国红展板上,有这样一段动人的前言:“从2016年10月27日的那个周四下午向六位国家级传承人老师寄出约稿信,到2018年1月3日套书清样签字,我们用433天的时间,请6位国家级非遗剪纸大师,让3000年剪纸技艺,创意融合1300年唐诗记忆、900年宋词记忆、700年元曲记忆,用中英双语的内文,深情解读唐诗中的24种东方之美、宋词里的24种人间至情、元曲里的24张心灵处方。”
(《剪影》展区一览)
唐诗岂止一万首,凭什么挑出这24首?对于不少人心中的疑惑,此书编辑也给予了介绍,“《剪出唐诗里的24种东方之美》,作为编者团队,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极冒昧的名字——泱泱文明五千年,一个民族的情感、审美、精气神的浓缩记忆,岂是这薄薄的24种能说清楚的?更何况,我们挑得都是最耳熟能详、最简单的唐诗——‘少小离家老大回’、‘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不是小学课本的水平吗?——但是我们相信,越是最耳熟能详、最家喻户晓的句子,越是我们最‘陌生’、最需要被重新审视的。它们太近,近到让我们‘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近到早已透过文化基因流淌在代代中国人的血液里;它们太远,远到我们在这个‘说着流利英语、拿着ipad、整个地球都是一个村’的新时代,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精神国土’里,曾经有一种清澈,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有一种自在,叫‘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有一种辽阔,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一种知音,叫‘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有一种笃定,叫‘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它们是我们中国人对待乡愁的方式、对待爱情的方式、对待知己的方式、对待孤独的方式、对待一物一花一草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