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吹糖人,这些手艺人大多也都通晓画糖人。与吹糖人相比,画糖人要简单一些,先用油毡子在大理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个个或人物或动物或花卉就出现在大理石板上,待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作为一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工艺,糖人儿的祖师爷据说也大有来头,相传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
传说,当时朱元璋得到皇位之后,为巩固皇权。建造了“功臣阁”,准备烧死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了,两人调换了服装。从此以后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小鸡、小狗……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之后有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现在。
据老辈人讲,早些年走街串巷吹糖人的手艺人,为了让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两筒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孙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这一着颇受儿童欢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里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觉着甜滋滋的。
如今城市的街头巷尾也很难找到手艺人的踪迹了。对于现在的孩子,“糖人儿”想必已然成了陌生词。
“大胖娃娃墙上挂,古文化街买年画。”谈起小时候的春节记忆,天津杨柳青画社的青年传承人郭津伟十分激动,“年画伴我长大,小学课本上的‘五子夺莲’至今记忆犹新,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了杨柳青画社,一干就是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