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老北京人对玩可真是下了不少心思:草变成了草编,秸杆可以组成各种玩具,先前咱们给您介绍多期的毛猴,则是一些蝉蜕和中药材的合体。哪怕只是一根春天的小葱,只要在根部取下一小截,在炉火上一烤就变成了能吹响的葱笛……生活中的一切在老百姓的创意下都能变成有趣的玩具,想想便觉得美妙。
今个儿要介绍的这玩具,最火时候也是出现在旧时北京的春节庙会。年幼的孩子骑在大人的肩膀上,一手攥着冰糖葫芦,另一手举着的大多是色彩缤纷的它——吉祥轮(风车),一阵春风吹来,风车嘎啦啦作响,至今仍是老北京人儿时回忆中少不了的画面。
关于风车的起源有很多有趣的传说,虽然故事不尽相同,但每段传说里的它都有着无比美好的寓意。
驱病保平安之说
相传很久以前,哈德门外,有个姓曹的剃头匠,为人忠厚老实、又极孝敬父母。这年冬天北方流行瘟疫,很多人病死了。曹师傅的父母和孩子也被传染了,请医买药花尽了家中的积蓄,病人反而更重。正月里就断了顿儿,妻子让他想辙弄钱。曹师傅没法子,只好挑着剃头挑子出门。过年时节,想必最热闹的地儿非庙会莫属,曹师傅眼前儿的白云观庙会确实热闹,但热闹的人挨人,人挤人,连插脚的地方都难找。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摆好了摊子。可是从早上到过晌午,这么多人却没一个人理他。
原来是“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忌讳让人们无一问询。曹师傅正犯难时,白云观里晃晃悠悠走来一浑身酒气的老头儿,走到曹师傅跟前,伸手便将剃头时用的矮凳拎到墙根,随后坐在上边靠墙呼呼睡着了。
曹师傅一看心想,“这下更坏了,凳子被他占去了,别人更没法剃头了”。可看着老人睡得挺香,又不忍心叫醒他,就在一旁蹲下来等。一直等到天都黑了,老人连身子都没动一下。曹师傅看着天气冷起来,就从挑子里端出烧水用的炭盆来,往里添了把炭,把火吹旺,放在老人身边,为他驱驱寒气。
一直等到鼓打二更,老人才醒,对曹师傅说:“这几天我耳朵发背,你给我掏掏。”早先,老北京剃头匠都会给顾客掏耳朵、捶背等,掏耳朵虽然曹师傅在行,可这天都黑了老半天了,在能的人也掏不了这耳朵啊?老人眼瞅着曹师傅犯难,安慰道:“我耳朵里有亮儿,放心掏,掏出来的东西收好,送给你。”
说完面南坐好,让曹师傅从右耳掏起,说也奇怪,那老人的耳朵里真放出光来。曹师傅忙取出耳挖一勺一勺地掏起来,把掏出的东西放在镜子上。掏着掏着,曹师傅眼前一亮,竟从老人耳朵里看到了星星,原来这两耳是通着的。
“好了,这回什么都能听清了。我听见你那有病的爹娘和孩子正在家中念叨你呢。这么晚了,还不回家,是我误了你的正事。我做件东西送你,保你一家老小很快康复,平安无事。”说着从洗头盆中倒出点水,就地和了点泥,搓成几个小泥圈,放在炭火盆旁。又从一家墙边找来一根高粱杆,在手中搭成了个架子。劈了几条席篾,做成几个小圆圈。随后又从身边的香袋中取出几张五色彩纸,糊在几个泥圈上,做成泥鼓,另外几张贴在席篾做的圈上,做成几个五彩的小轮。
做好的泥鼓和彩纸轮用竹签插在架子上,并折了几根小短棍安在泥鼓上。迎风一展,几个五彩纸轮便飞速旋转开来,上边的小短棍也使劲敲打泥鼓,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连珠声响。这声音像无数的鞭炮在炸响,又像连天的战鼓声,传得老远老远。
老人将此物交给曹师傅,手指镜子说:“多行善事。”曹师傅一看,镜子上的耳垢变成了一小块金子,再找老头,踪迹皆无。曹师傅想起了家人,急忙收好挑子,手举老人给的那物往家赶,一路上风吹轮动,鼓声不断。说也奇怪,不知是鼓声吓走了瘟神,还是彩轮迎来吉祥,自从曹师傅把那物拿回家中,一家老小的病很快都好了,日子越来越美满。
事情传出后,人们都说曹师傅在正月十八白云观庙会上遇见了神仙,神仙传给他一件神物,此物一转动,能“驱瘟神,避恶鬼,送富贵,迎吉祥”,于是便纷纷谓此物为“吉祥轮”,进行仿制。
从此以后,每到逢年过节,人们都会买个风车回家。希望他能保佑合家老少“四季平安,吉祥如意”,还有人把风车和炮竹联在一起写成一副对联,贴在门边,上联写“炮竹声声除旧岁”,下联配“风车阵阵迎吉祥”。还有人写了首顺口溜,赞美风车:“旗飘轮转鼓喧天,行人驻足侧目观,请回风车结善缘,迎福纳祥保平安。”
招财迎吉祥之说
除了“驱病保平安”,风车在老北京人眼里,还是财神爷的仪仗。财神爷是谁,是给老百姓送钱的主儿,出门必定排场大,而风车在这里就是为财神爷开道用的。有关仪仗的解释,在古代是用于仪卫的兵仗。指帝王、官员出行时护卫所持的旗、伞、扇、兵器等。现指国家举行大典或迎接外国首脑时护卫所持的武器,也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看完了仪仗的解释,自然也知晓了这风车的重要价值。
在老北京,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过完之后,老百姓们还在暗暗准备着迎接另一个重要日子——正月初二借元宝、请财神。到了这天,人们一早就云集到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这时候,你放眼望去,花花绿绿的风车便和拥挤的人群一道,成了庙外一景儿。人们将风车举过头,坐在轿车、人力车上,风一吹风车嘎啦嘎啦作响,“彩轮飞舞,鼓声开道”,据说,这样便可将财神爷请到家,为百姓送来钱粮,使家家幸福;助商家、做买卖的人财源滚滚……
有关风车与财神爷的美好传说,直到今日,仍被不少老百姓记在心上,而大年初二请财神之前,也要“请”上一把风车。风车的颜色造型有着很大的讲究,比如最上面的风轮颜色要为红色,寓为“天降鸿福”,接着是紫色风轮,寓为“紫气东来”,再接着为粉色或者绿轮,寓为“春满人间”,最下面的黄色风轮则寓为“福地生金”。
在数量上,风车也有各种吉祥寓意。四轮风车寓为“四季平安”,六轮风车寓为“六六大顺”,八轮风车寓为“八方来财”,十轮风车寓为“十全十美”,还有十六轮风车、三十二轮风车以及寓意为“百业兴旺”的百轮风车以及“万方安和”。
伴着风车的欢乐之声、风筝的轻舞飞扬、空竹的和谐之声,孩子们蹦着跳着辞去了旧岁,也迎来了新春……
风车怎么做
对比当前动辄上千的儿童玩具,查遍风车周身,也没一样东西值钱,全部是就地取材的物品。
过去,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种麦子产量很低,所以不少土地改种高粱、玉米,收获后剩下的秫秸不但可以编织席棚、用作柴火等,还给人们进行艺术加工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就是风车得以产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除了高粱杆类秸秆外,另外两样风车用料也是接地气的物件——泥土和纸条。
要想做一把风车,首先,要用高粱杆做好骨架,并用竹签把骨架的各部分插好、固定住。然后用处理过的粘土弯成环状,自然风干后贴上一层牛皮纸,做成泥鼓。接着用彩纸贴在弯成环状的竹条或塑料管上,做成五彩风轮。最后把这些组件组装起来,在骨架上套一根皮筋,皮筋中间绑一根竹签做“鼓槌”,当风吹动风轮的时候带动竹签击打在泥鼓上,便有了这清脆的响声。
别看这原料不值几个钱,选起来可异常讲究。因受气候、场地等影响,不同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储备和制作,待到冬日里风车畅销之时,再将各个部件取出来组装完成。
这样一来,制作周期需要耗时一年之久……
“小妞、小妞你快来,手拿风车舞起来;小风车嘎嘎响,小妞、小妞你快长;小风车颜色鲜,消灾驱邪保平安;小小子你别闹,举着风车满院跑,出去会生大元宝……”如此这样的歌谣,在以前的四九城不绝于耳,而今已很难再现旧时请风车、玩风车的盛况,不过,每逢春天来临,公园里、广场上也常见手拿风车的快乐孩童,虽此时的风车多是现代化的简易变种,但不变的是彩轮转动下大人和孩子脸上快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