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坚守工匠精神 改良浮雕技艺——陶瓷艺术大师黄一龙

2018-06-04 17:43:39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从普通的陶瓷工人,到陶瓷高浮雕的创始人。1974年出生的黄一龙先生,从业已近30年。从一个景德镇学徒,到如今誉满国内外,黄一龙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坚守工匠精神,真正做到了在艺术道路上抒写人生。

陶瓷高浮雕的启蒙

黄一龙先生从小热爱绘画,展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199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从此走上陶瓷艺术的道路。

浮雕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其中以陶瓷的纹饰内容最为复杂,加上高度追求工艺上的繁复,华丽的加彩雕瓷在当时也是极为流行,在浮雕基础上,黄一龙先生在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对浮雕进行了再度升华,更加注重浮雕的穿透力和立体感,为了让自己的浮雕与众不同,首创了多层高浮雕陶瓷,其精湛的雕工,对色彩的运用,对内容的构思,让陶瓷艺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创作的内容方面,黄一龙先生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元素,八仙过海,四大名著,神话故事等,都是黄一龙先生创作的元素,2008年,黄一龙先生携松石绿釉浮雕缠枝富贵满堂万花缸一举获得景德镇陶瓷“百花奖”,作品中加入了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万花纹饰,以牡丹花为主,把丝瓜花,牵牛花,樱花等融入到创作当中去。

对艺术的思考及不断精进的陶瓷高浮雕

创作当中,黄一龙先生也一直在探索,中国元素和国际元素的结合,在欧洲交流的时候,黄一龙先生觉得欧洲的雕塑的艺术张力非常好,回来之后,黄一龙先生也一直在思考怎样在陶瓷上表现出这种如艺术雕塑一般的艺术张力,通过不断尝试,黄一龙先生对高浮雕进行不断改良,赋予了陶瓷新的艺术形式,更具张力。同时,黄一龙先生也在作品中融入了各种雕刻形式,比如在黄一龙先生的十全十美,十全十美作品中,能感受到木雕,石雕,玉雕,竹雕,象牙雕等雕刻形式,耗时十年打造,何为十全十美,其实天下并无十全十美,但黄一龙大胆地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用陶瓷艺术为载体,把雕刻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其中十全,就是以中国四大名著以及佛教题材,来完善人们心中的真善美。这一套作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是浮雕艺术界的一次突破,在深浮雕创作中可谓是巧夺天工。并且在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获取金奖。

工匠精神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取代了大部分人工,很多流传已久的技艺,面临着遗失的风险,拿雕刻来说,雕刻匠人们雕刻一件艺术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但是机器一天可以制作成百上千的器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黄一龙先生觉得,艺术是无法量产的,只是需要不断的去尝试,去创新,去提高。艺术也是无价的,黄一龙先生每次的创作不需要草稿,不需要定位,一切了然于胸,提刀挥洒,心到刀到。就算是黄一龙先生自己,也没有办法制作两个一模一样的作品。黄一龙先生的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前文提到的松石绿釉浮雕缠枝富贵满堂万花缸是黄一龙先生费时半年的心血之作,内外瓷雕多达七层,内层以叶片装饰,叶片繁密,叶脉舒展,纹理清晰,丝丝可见;外层雕有百花纹样,各种花卉争相怒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会给人这是玉雕的感觉,高浮雕装饰不仅要求富丽堂皇,对工艺的要求也极高。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花瓣和叶片边缘处均需纤薄如纸。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瓷胎太湿不易成型,太干不易雕刻,对时间的要求极其苛刻。只有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技师才能熟练进行操作。

其次,瓷器浮雕在烧造的过程中和成型过程非常有讲究,成型就是胚非常厚,不易在太阳下暴晒,要通风阴干。由于造型的需要使得胎体薄厚不均,极易出现窑裂现象,烧造成功实属罕见,故在众多雕瓷作品中,很难成型一件十分完美的作品。另外,因为高浮雕工艺使得器物有很多细小缝隙,上釉难度极大,要想使最终的上色趋于完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一龙先生就是秉承了这些高超的工匠技艺,才能使得我们见到了如今让人惊艳的作品,也正是黄一龙先生的工匠精神,保护了属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未来的思考

创始人这条路是充满坎坷也是充满惊喜的,黄一龙的每件作品都有一段故事,尽管技艺高超,但是黄一龙的作品产量并不高,因为这种纯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需要花费创作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正因物以稀为贵,黄一龙的浮雕作品尤其显得珍贵。这些年来,他携自己的浮雕作品在沈阳、上海、北京、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参展时,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其部分作品还被当地的博物馆收藏。黄一龙先生为了推广自己的高浮雕作品及技艺,也收了一些天赋很高的学徒,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有自己的作品和对艺术的思考,同黄一龙先生一起把高浮雕技艺带到世界各地。

对社会的呼吁

黄一龙先生特别希望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这一代,多关注中华文明沉淀下来的文化和技艺,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力量,艺术是需要灵魂的,匠人们一笔一划,一刀一刻赋予的。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