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晶)海珠堂的杨涛是我认识的年轻一代紫砂艺人中十分用功的一位。杨涛年至而立,与紫砂是与生俱来的缘分,单说摆弄紫砂、学艺制壶到现在也约莫占去了他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生在人杰地灵的宜兴本就是一件幸事,而又能酷爱紫砂艺术、从事紫砂艺术可谓是幸中之幸。
从降生到这个世界开始,杨涛的周围就充满着紫砂的气韵,年幼的他就曾立下志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紫砂艺术家。自懂事起杨涛便为了这个心愿而努力着,心怀紫砂梦的杨涛将自己的学习与即将从事的紫砂创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对艺术史的深入学习和对造型设计的反复揣摩,让这个还未入行的青年对紫砂创作早已踌躇满志。
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抹去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标签”,开始跟着师父从学徒做起,悉心体悟紫砂艺术的每一道工序。艰辛的学徒生活并没有动摇杨涛的志向,勤奋钻研和点滴积累,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在高校艺术专业系统学习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除了用心每一道工序之外,杨涛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有幸得到了紫砂名家王亚平先生的指导,在王亚平的言传身教下,杨涛开始走上了具有自己个性的紫砂创作之路。
杨涛的紫砂作品,以素壶光器为基础,以方壶见长,以书法陶刻增色,在造型上又常常别出心裁,令人会心而喜。早在2013年他与王亚平大师合作的“扁方壶”就在第七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现更名为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中荣获银奖,而后他独立创作的作品也在各种国家级陶瓷大赛中屡获殊荣。随着制壶经验的不断积累,杨涛开始尝试用造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
汉方
在杨涛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紫砂造型的端庄与厚重,但细细品来,一盖一钮、一把一流又会有他自己的精妙之处。在杨涛的心中,紫砂虽小却可以纳百川、蕴万物。他常常沉醉于前辈大师们的力作之中,体悟毫厘之美妙,感受意韵之悠长。也常常会在古文诗词中寻找到切合自己心意的一线灵光。获第十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铜奖的《望岳壶》,就是杨涛从杜甫名篇《望岳》中获得了最初的灵感,而后又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境融入其中。这件作品造型挺拔,型制宏大,容量达1500cc,嘴、盖、把合于一线,浑然天成。其作品《金樽》则是从李白大作《将进酒》中得到的感应,“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温情,在一套茶具中超脱出来,让人神往。爱读书,特别爱读古书的杨涛最近又迷上了《易经》。《无极》之壶便应运而生,天圆地方、此消彼长……一切在天道运筹中生长变换而又归于平静,或正如紫砂创作一般。
金樽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宫壶”由紫砂壶艺设计大师季汉生设计,宜兴范家壶庄“大生陶艺”传人范秀红制作。此壶融汉字文化、建筑艺术、紫砂陶艺于一体,通过巧妙的结构布局,展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理念
11月的内地电影市场,原本以为会是进口大片的天下,没想到一个“无名之辈”,竟然打败了超级英雄“毒液”、会魔法的“神奇动物”、勇闯互联网的“无敌破坏王”和“憨豆特工”,成为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