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左是《我爱我家》的编剧,在那之前,他给姜昆写过不少相声,《电梯奇遇》《虎口遐想》《特大新闻》都出自他手,小邸至今还能背诵几段:天安门广场,那是咱们国家的窗口,搁一农贸市场算怎么回事?人家外国人不知道呀,透过这窗口一看:哟,农贸市场。没错儿,他们这儿属于商品经济,再看看,嘿,东西还都挺便宜,成啦,知道啦,初级阶段——老电梯。一个大铁栅栏门,严严实实,外边能看见里边,里边能看见外边,旁边一大铁砣,铁砣一上去,电梯就下来,电梯一上去铁砣就下来,我就给关这里头了。“2006年开始,我突然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开始拿相声段子和人聊天了,时不常地带上几句包袱,还有我这样儿把陈年段子翻出来的,我觉得这么说话挺好,能让人开心。”小邸说。
于是,喜欢说笑的小邸开始在社会新闻中寻觅“笑点”,她把逗乐的段子做成节目,让听众在娱乐中引以为戒,或加以探讨。这档节目名叫《娱乐72变》。
小邸喜欢旅游,有次在四川,她在当地的出租车里听了一段方言播报的节目,好像突然找到了一种灵感。她说:“那种语调好像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像听歌,词儿不一定听得清,但是有一种情感、民情的东西在里面,特别活,这是普通话播报比不上的那种生动。”
2008年,这档《娱乐72变》在经过了重重艰难探索和多次改版之后,终于确立模式——用北京话和相声语言延续电波中的情景广播剧式演出。青年相声演员应宁、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磊的加入,让小邸如虎添翼,在保持原情景剧的背景、人物基础上,增加了现场即兴发挥的脱口秀的部分,可以说这才是节目最不可复制的独特个性。小邸说,起初做这个节目的时候就跟自己下厨房似的,说不定端出来的菜是个什么味。
《娱乐72变》的节目素材基本都取自社会新闻和身边的新鲜事,“以前靠翻报纸杂志,现在还得加上手机”。今天录的节目是刚刚发生不久的新闻,上海的一对卖菜夫妻,因为居住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严格落实封闭式管理,出不去了,刚刚进货的4吨土豆,眼看着就要烂在库房,后来热心的业主把消息传开,由此,一场暖心的“土豆消灭战”就此开始。
小邸、应宁、王磊分别饰演当事夫妻、物业经理、热心的居民,他们转换腔调,越说越热闹,随即把一出感人的新闻演绎成了相声、小品,在居民们商量土豆的做法时,“土豆丝、土豆块、土豆条儿、土豆段儿”,这句话顺嘴就从王磊的嘴里蹦了出来。随后小邸罗列,“家常土豆饼、红烧土豆片、酸辣土豆丝、土豆炖牛肉、土豆泥、凉拌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土豆烧排骨、醋熘土豆丝……”俨然成了土豆版的相声贯口报菜名。节目的尾声,应宁唱了一段旧社会的卖菜吆喝——香菜辣蓁椒哇,沟葱嫩芹菜来,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萝卜、红萝卜、卞萝卜、嫩芽的香椿啊、蒜来好韭菜呀——其余的人异口同声,“就是没有土豆”。本集录制完成。
接下来三个人要录的内容基本全靠现场发挥,主题是开家长会的时候谁最害怕。从犯怵的孩子,到挨呲儿差生;从撂挑子的教导主任,到炸了庙老师办公室;从急赤白脸的家长,到自以为挺能个儿班干部;三个人模仿了一溜够。他们演绎的是一所小学开家长会前,学生自制家长卡片,写下心里的想法和期望,让爸妈调整好心态,以免开完家长会“血压升高”。20多分钟的情景再现,其乐融融,热热闹闹,直到小邸支支吾吾念出最后小纸条,“哎哟喂,爸爸、妈妈、老师,您多包涵,多包涵”。
这档节目乍一听起来像胡侃加臭贫,事实上也暗含着不少有趣和温馨的内容。北方的语言是粗犷的,被认为是缺乏魅力,或许正是在这种滔滔不绝的诙谐里,才能挤出一种细腻情感。 越是直接的话,越是说不出口,越要绕着说;越是宏大的东西,越要加掩饰,在言语上缩小它的边界;越是亲切的,越要打岔、逗闷子;越是严肃,越要没有正经……
《家有儿女》剧照
居住在北京,常遇“刻奇”,而北京话的腔调和作用,似乎就是在消解这种“刻奇”感。在王朔的小说里,他曾经如此描述北京人“解high”的形成:小孩中新添了一风气——聚众聊天,当时没个准名,也叫“哨”也叫“抡”也叫牛×蛋砍。毛主席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于是小孩起来响应,真的假的国际国内听风就是雨都要装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发展到后来蔚然成风极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胡搅蛮缠的能力。“大山”是那时的某种象征,“三座大山”什么的,和“康庄大道”相映成趣。后来出了个老英雄,每日挖山不止,有他那种精神的人,由“蛋砍”引申出来,被称为“砍山不止”,再经文人加工,变成今天半野半驯的生猛词组:侃大山。
小邸说,从音调上讲,除了人们熟悉的儿化音,拉长音儿和不张嘴,是北京话的另外两大特点。 一个象声词“唷”“呦呵”“哎哟”,都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充当感叹、惊讶或是惊吓等不同意思,拉长音儿像是一种强调,是语气上的“画重点”;说话不张嘴,是北京人懒的一种表现,吞音和吃字让北京话少了些柔弱和软话,凡事听起来都有点较劲。前一阵在网络上疯传的一系列北京话注音:胸是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老日好(老师好)、抱吃(不好吃)、套吃(特好吃)、图儿馆(图书馆)、病客(必胜客)……已经成为一种网络语言,这种重新解构,让一些人开始接受了北京话。
“北京话里有些词儿的音像是固定搭配,说干什么,就是干的发音,说干吗的时候,就成了盖,盖嘛?还有面条儿和油条,西直门和走后门儿;小汽车和大风车儿;北海的湖水和墨水儿……有时候说北京话就为了噎人,有的时候两个人说话就像玩接龙,根本停不下来。”小邸说。
《京剧往事》(第一卷),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2021年3月版。在明代教坊司实为优伶的唯一官方领导机构清朝管理戏曲的衙门是在继承明朝的原制基础上设置的。
12月4日14:00,“大戏看北京北昆在行动”将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直播活动。广大的戏迷网友们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观看直播,在回顾昆曲悠久历史的同时,领略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