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本身,就搭建起了一个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聚在一起研讨、写生、观摩,以画笔为媒,推动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李虹霖说,这批画作的尺幅很大,大部分都经过了几年时间的打磨,是一批精品力作,“可以说是中外艺术家跨越千山万水、克服千辛万苦完成的。”
艺术家丁一林的作品《发现楼兰——斯文赫定新疆探险》,描绘了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走进楼兰古城的场景。他回忆说,整个创作周期大概有两三年,“首先我要详细了解这段历史史实,然后才能下笔创作。”
艺术家乔宜男的画作《丝路夕照》,呈现了夕阳西下,雅丹地貌浑厚苍茫的景象。为了创作这幅作品,他先后两次前往新疆采风,在火焰山等地寻找灵感。从日出到日落,他常常对着一片雅丹地貌整日写生,只为寻找最美的那一刻。乔宜男说,雅丹地貌原本是荒野上的一种地形,在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人们并不曾涉足,“在这样的地形上踏出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道路,最能体现开拓精神。这也是我想要传达的内涵。”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说:“‘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集聚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这批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华文脉,弘扬了时代精神和当代审美意趣,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交融的见证,在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这个展览,以此反映当代中国美术风采,也是对丝路精神的一种诠释。”
据悉,在展览启动以后,更多“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中的作品将亮相安徽、新疆等地。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现代观念里过不下去随时离婚已不是新鲜事,其实在礼制严格的古代,离婚同样存在。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