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舞乐 > 正文

十五种箜篌 箜篌自西来

2016-09-14 09:09:07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1996年,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了两件木制箜篌,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箜篌实物,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中学教科书里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里面说焦仲卿妻“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什么是箜篌呢?大概语文老师只会告诉你是一种乐器。在古代文物中,可以找到不少箜篌图像,比如克孜尔石窟壁画里,但毕竟不如实物来得真切,可以边看边脑补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箜篌是一种历史极其悠久的弹拨乐器,伴随着欧亚大陆最早的文明出现。目前所知最早记录是公元前3200年前后苏美尔乌尔城德原始符号,而最早的实物则出自乌尔城的王室墓中,时代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把箜篌称为harp,波斯人则称之为cank,粟特语中对应箜篌的词是cagry。汉语里的“箜篌”、“空侯”、“坎侯”也许是波斯语cank的音译。中国的箜篌就是从遥远的西亚辗转传来的。扎滚鲁克箜篌的出土正好为研究箜篌传入中国境内的途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扎滚鲁克墓地的碳十四标本测定显示,墓葬时代大致在战国到西汉之间,距今2000年以上。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圜底器和马具表明,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各种兽纹器物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和鄂尔多斯地区的兽纹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说明他们与那里的草原游牧民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各式各样的毡帽让人自然联想起希罗多德《历史》中描述的塞人形象。因此,墓葬主人可以基本确定是游牧民。如果这个想法不误的话,扎滚鲁克墓地中出土的箜篌便说明竖箜篌的使用和传播与这些牧民们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远距离地在内亚草原移动往来,随马蹄所及,西域器乐流布四方。

关键词:箜篌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