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成形过程也是南戏几种声腔融合淘汰的过程,直到清初还有迷弟高呼“汤词合端唱宜黄”,但“四梦”慢慢被纳入昆曲的演唱体系也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牡丹亭》成为昆曲演出的“最撩人春色”,大概也是汤显祖当时不曾梦见的。
不过人家早在共同好友搬运沈璟新出的《唱曲当知》等曲学小册子就说了,“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怹这句话说得真不赖,“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至于怎么唱,本来就是演员的事儿。
从《紫箫记》到《紫钗记》
汤显祖一共创作了五部剧作,后世传颂的都是“临川四梦”,不怎么提起少作《紫箫记》,一是没写完,二是后来的《紫钗记》把李益霍小玉的故事又重写了一遍。
比《紫箫记》稍晚,汤显祖的好友梅鼎祚也创作了类似题材的传奇《玉合记》。汤显祖给《玉合记》写题词,“予观其词,视予所为《霍小玉传》并其沉丽之思,减其秾长之累”,你吸收了我的长处,又改掉了我的毛病,好好好。
《紫箫记》是汤显祖年轻时的脑洞清奇,情节比唐传奇和本事诗多出不知凡己,写了三十四出还只写到预告剧情的一半不到。李益刚出塞思妻,还有另取他妾,陷于吐蕃而被人搭救,霍小玉为生计卖定情信物紫箫以及李益拜相团圆等等情节待完成,更像是呼家将之类成长故事的套路,猜中了开头也猜不着结尾。创作时期,汤显祖正与梅鼎祚等小伙伴流连诗酒,“一曲才就,辄为玉云生夜舞朝歌而去”,《紫箫记》中的瑰丽人生,或许正是彼时尚未受仕途经济挫磨的才子们的以梦为马。
“长者俱销亡,在者亦多流泊”,在与梅鼎祚时隔几年再见面并见过《玉合记》后,汤显祖重新铺陈李霍的爱情故事为《紫钗记》。向梅同学学习,《紫钗记》基本紧扣故事主线,关目编排也多有借鉴,成为其第一部完整的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