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当伦敦的剧场里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欢离合时,东方的戏台上,缱绻缠绵的正是汤显祖笔下杜丽娘那个神秘而绮丽的梦境。时光如刃,数百年传承,除长演不衰的《牡丹亭》外,“四梦”中的第一梦《紫钗记》,留下的只有一折“折柳阳关”,《南柯记》历史上全本演出本就不多,流传至今的是“花报”和“瑶台”两折。
1993年,出生于梨园世家的林颖考入福建省艺术学校福州市闽剧班,工青衣、刀马旦,兼演花旦、小生,先后师从“闽剧皇后”胡奇明女士、闽剧泰斗刘小琴先生。林颖坦言,艺校六年学习,无数青春的诱惑被汗水淹没。记不清多少次在室友的香鼾中起床练功;记不清多少次揣摩着角色辗转难眠;记不清多少次强忍着伤痛排练演出……
越剧《钗头凤》和《梁祝》不仅由国家一级导演杨小青执导,梅花奖演员领衔主演,作曲、灯光、舞美等都是一流专家执手,如此强强联手打造出来的精品剧目,每到一地,都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上座率平均达到八九成。
秦礼刚身前的案几上,摆着一本做满了各式记号的笔记本,这是今天上演剧目的剧本。但戏已经开场半个小时,摊开的笔记本也未曾翻动一下。秦礼刚基本上是脱稿表演,短则十来分钟,多则半个小时才瞟一下笔记本。“笔记本上只有故事大纲,怎么唱得由自己发挥。每一场演出,我都是编剧、导演、演员一体。”
莆仙戏是古老剧种之一,成于宋,盛于明清,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独特的戏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
《狼妻》以满族神话传说创作而成,围绕主人公(狼神)狼小芳为母报恩下嫁木阿杨这一故事展开凄美的爱情故事。风趣的人狼对话“说媒”、满族婚俗的传统 “拜堂”、狼模人样的“送亲”、醉狼群舞的“颠轿”、人神交媾的差异、牵魂动魄的“惊变”、催人泪下的“恨别”,独特的舞台语汇充分解读了满族婚俗风情。
扬剧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泰州、南京以及上海、安徽部分地区,由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民国初期,花鼓戏与香火戏艺人纷纷组班,应邀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定名为扬剧。
“十二星座”与京剧传统折子戏搭在一起,将有怎样的文化反应?由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李军领衔的“星星点戏”京剧折子戏星座主题展演,将用一年时间的演出进行这一创新,以此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去了解京剧。
“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龚鹏程认为,射礼在本质上是一种健康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
柳琴戏与泗洲戏、淮海戏同源于清代中叶的“拉魂腔”,是江苏苏北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拉魂腔”在江苏传唱了260余年,历经沧桑,几近湮灭于历史的尘烟中。近年来,随着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拉魂腔”在江苏民间悄然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