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顺进行火绘葫芦创作
火绘葫芦,即将葫芦的木质材料与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相结合,以烙铁代笔,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作品,随着艺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烙铁的娴熟运用,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的效果,表现力非常丰富。
葫芦本色就有古画的基调,在上面临募出名家的国画作品,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意幸免幽深高远。给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觉。
季顺在北京的火绘葫芦圈里可谓小有名气,在他位于京城百工坊面积不大的工作室里,火绘葫芦作品如一个个精灵般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画风各异,大小不同,宛若一个“葫芦奇幻界”。
说到火绘葫芦,季顺自然也是前世今生地娓娓道来:
“从事火绘葫芦的人都知道,火绘的技艺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两汉时期比较鼎盛。这门技艺曾经也是宫廷艺术,因为开始的时候不是烫在葫芦上,是烫在木板、扇子、家具上。从明末清初才正式烫在葫芦上。因为没有很详尽的文字资料,所以这些都是大家口口相传留下来的。”
“我没有跟别人学过这个。这个行当世家很少,当然不能完全说没有,毕竟这个行当养不了家。从根上来说,这个技艺发明的本意只是给葫芦遮丑,美容。葫芦有毛病了就给烫一下,进不了大雅之堂。过去的达官贵人都不玩这个,所以这门手艺也挣不了钱。这门技艺从传承主要还靠的还是大家相互学习,技艺切磋。”
“我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画画,自己的婚姻也是因画结缘。从小因为能画所以一路下来担任了各种绘画工作,分到兵工厂的时候,画了很多大型广告画。油画、国画什么的都干过。后来,我曾在媒体干过一段时间,因为金融危机的关系,所在集团破产,我所在的办事处也被撤销。之后我决定自己开一个画馆,正是这个画馆让我接触到火绘葫芦的圈子,当时一下就感觉特别能接受。”
“那个时候,圈里很多玩这个的根本没学过画画,都是种的多。其实真正画得好的,不愿意干这个,都跑去正经当画家了。所以火绘葫芦那时候没几个画得特别好的。因为一起玩这个的几个人都是画画的,有几个画仿古画都能以假乱真。而且那个时候市面上做火绘葫芦的都是以做民俗为主,就是简单将画移植到葫芦上。但我们用葫芦进行了创作,把它当成宣纸之类的载体,所以逐渐在圈里出了名。”
“渐渐有了点名气,我还曾作为政府艺术代表团到阿曼、英国、德国参加艺术交流,作品《福禄鸟》也在意大利罗马博物馆展出。到了百工坊后,还在国家博物馆、外国驻华使节夫人来访参观活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夫人来访参观活动等场合现场展示过这门技艺。”
“你看我手里的这个小葫芦,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也没有想好要画什么,握在手里,时间一长,渐渐就有了感觉。画完一面,剩下的地方觉得空着可惜,这不就又开始给它添加新的东西。”
“在葫芦上烙画,最重要的是要有绘画的功底,基本功有了,把手里的画笔换成烙铁,画布换成葫芦就成了。”
“这个跟一般绘画的最大区别就是画布是平的,葫芦的表面是曲面的,而且很不规则,这就不仅仅是把现成的手稿挪到葫芦上来这么简单了。你要根据葫芦的形状、大小来构思画面。普通的绘画,画布是随着画面延展的,而葫芦烙画,画面是随着葫芦的形状铺展的。”
季顺创作的火绘葫芦作品
“在葫芦上作画,到了现在,我一般都是直接对着葫芦构思画面,觉得手里的葫芦适合画点什么就画点什么。很多时候,都是一边画,一边构思,到最后能画成个什么样子,也很难说,一切随缘,随性吧!“
“葫芦都是从其他地方收上来的。原来的时候,对葫芦需求量比较大,我都是跑到北京郊区县的农户那里去收购的。现在画的少了,我也就懒得跑那么老远去收了。什么时候缺了料,我就到十里河那边的花鸟鱼虫市场上逛一逛,遇到心仪的葫芦就买几个回来。没有合适的,空手回来也不觉得亏,就当是遛弯儿了。”
季顺创作的火绘葫芦作品
文并摄/VINCENT
花砖是安徽省泾县茂林镇特有的一种古建装饰材料,主要用于门、墙、窗户的装饰。上品花砖呈青白色,不仅花纹清晰、图案雅致,而且具有手感轻柔、不沾灰的特点。明清时期,花砖开始普遍运用于茂林当地民宅中
3月28日,风筝制作艺人为孩子们讲解风筝文化知识。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第什里风筝小镇开展“非遗风筝有传承”主题活动,邀请风筝制作艺人为孩子们普及风筝文化知识,指导孩子们制作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