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赵氏雷火灸”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前身雷火神针,首见于明·《本草纲目》:“雷火神针法”是一种艾灸法,之所以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实按于穴位之上,类似针法之故。雷火针法,在其他明清医藉诸如《针灸大成》、《外科正宗》、《种福堂公选良方》等都有记载,但其配方各有差异。其适应病症及操作方法以《针灸大成》较为详细:“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而畏刺者。……按定痛穴,笔点记,外用纸六七层隔穴,将卷艾,名雷火针也。取太阳真火,用圆珠火镜皆可,燃红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取灰,再烧再按,九次即愈。”不过直接按灸,粗大的火头很容易透过包裹的布烫伤患者,鉴于这个原因,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庆璧山县有一位名叫赵忠德的医生做了一个创新,他将雷火灸做粗了近一倍,直径变为了三厘米,点燃以后不直接接触患者身体,改为悬灸法,这样患者不会被烫伤,而且由于灸体粗大,火力同样迅猛见效迅速,赵忠德给这种灸条改名为雷火灸,从此雷火灸在赵氏家族代代相传。
赵时碧和张丽探讨治疗器具的改进问题
“赵氏雷火灸”第二代传承人赵成林继承父业,使用雷火灸治病,在当地小有名气。第三代传承人赵炳轩,用雷火灸治疗疑难病症阴毒,并总结出特别独到的经验,于抗战时期将该疗法带到重庆城区。第四代传承人赵时碧在祖传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与临床实践,将“赵氏雷火灸”在配方、用法、器具和治疗病种上进行了改进和突破,撰写了《中国雷火灸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赵氏雷火灸”疗法理论,使“赵氏雷火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2年她创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第五代传承人张丽,全面继承了“赵氏雷火灸”疗法,她积极推广宣传“赵氏雷火灸”,推动了“赵氏雷火灸”的传承发展,目前该疗法已传承至第七代。“赵氏雷火灸”由多种植物配制而成,具有热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治疗面广的特点,其借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和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共同达到温通经络、调节人体机能的效果。它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火热、红外辐射力在人体面、位、穴的强渗透力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经络的治病方式。“赵氏雷火灸”广泛运用于骨伤科、针灸理疗科、康复科、五官科、妇科等专科,特别是在治疗肩颈腰腿痛、过敏性鼻炎、干眼症、青少年近视、妇科疾病、亚健康防治上具有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