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故宫苏轼大展今日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苏轼大展今日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2020-09-01 12:10:00 澎湃新闻

故宫600周年之际的特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今天终于亮相,并将于明天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一大展在去年底“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点活动”新闻发布会首次宣布后便一直受到公众关注,也是故宫历史上首次举办的苏轼书画特展。此次展览将从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同时得到了天津博物馆的支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从今天的现场看,展厅除展出苏轼真迹《归院帖》《春中帖》等外,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米芾、蔡襄真迹、宋元明清与苏轼相关的书画也同时进行呈现。展览现场还投映了苏轼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辅以《赤壁图》等故宫院藏宋画,以让观众立体地走近这位平常而伟大的东坡先生。

据相关资料介绍,两岸故宫收藏有30多件苏轼书法真迹,同时也收藏有多幅传为苏轼的画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行书《治平帖卷》《归院帖》、《书林和靖处士诗后》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轼名迹包括《寒食帖》、《宝月帖》、《廷平郭君帖》、《致运句太博帖》、《北游帖》等 ,上海博物馆则收藏有苏轼晚年《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等名迹。

“故宫六百年是两岸故宫的大事,这一以东坡为名的特展,不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轼代表性名迹还可以理解,但不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苏轼名迹,让人还是有些遗憾的。”一位古代书画爱好者此前对澎湃新闻说。有相关人士分析,之所以上海博物馆藏苏轼晚年《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等名迹未出现在故宫苏轼特展中,与这些书法去年底在上博展出或许有较大关系,“毕竟,这些国之重宝都是有一个休眠期的。”

宋人《赤壁图》

宋人《赤壁图》

故宫“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入口处现场   央视新闻 图

故宫“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入口处现场央视新闻图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世称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诗、词、书、画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第三单元“我书意造本无法”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故宫“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现场,《归院帖》

故宫“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现场,《归院帖》

朱之蕃 《临李公麟苏轼像轴》,描绘的是苏轼被贬时逢雨,向农人借雨具披蓑戴笠归家

朱之蕃《临李公麟苏轼像轴》,描绘的是苏轼被贬时逢雨,向农人借雨具披蓑戴笠归家

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又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又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故宫博物院即将推出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以书画入手,呈现一个可知的、全面的东坡居士。

苏轼也擅长画怪石、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夫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不过目前其存世画作多为临摹本,且争议较大。此次展览亮点极多,展览除了故宫博物馆收藏的苏轼手迹外,还展出宋人《赤壁图》、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林逋《自书诗》等,一些作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展出现场,苏轼书法

展出现场,苏轼书法

据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此次特展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回到了其生活的时代,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游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为观众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清拓东坡像圆扇

清拓东坡像圆扇

在这一单元中,除了苏轼的《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题王诜诗词帖页》外,蔡襄《京居帖页》、黄庭坚《君宜帖页》、米芾《盛制帖页》,欧阳修《灼艾帖卷》,以及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均将展出。欧阳修、黄庭坚等与苏轼交往情谊、“乌台诗案”等北宋历史事件也在这些展品中有所体现。

其中,苏轼的《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

苏轼,《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图为《新岁展庆帖》),北宋,前帖纵30.2厘米,横48.8厘米,后帖纵29.5厘米,横45.1厘米。

苏轼,《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图为《新岁展庆帖》),北宋,前帖纵30.2厘米,横48.8厘米,后帖纵29.5厘米,横45.1厘米。

《东坡集》卷五十《岐亭五首序》中记载了苏轼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贬谪黄州时与陈慥相见之事。提及黄州,自然会想到《寒食帖》,而据徐邦达先生的考证《新岁展庆帖》应作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春季(苏轼时年44岁),为《寒食帖》前两年。

苏轼在黄州时与陈慥书信往来频繁,在与他人之信中亦常提及陈慥,可知二人友谊深厚。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下笔自然流畅,劲媚秀逸,笔笔交代分明,精心用意。虽为书札,却写得非常精致,字的入笔、收笔、牵连交代分明,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

苏轼,《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图为《人来得书帖》),北宋,纸本,行书,前帖纵30.2厘米,横48.8厘米,后帖纵29.5厘米,横45.1厘米。

苏轼,《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图为《人来得书帖》),北宋,纸本,行书,前帖纵30.2厘米,横48.8厘米,后帖纵29.5厘米,横45.1厘米。

此外,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蔡襄等人的交往,也在各自的作品中有所联系和体现。其中,苏轼比米芾大14岁,两人交往不多,但苏轼对米芾的影响却不小,展览中的《盛制帖》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之一。小行草笔势飞动,形态曼妙;“天启亲”三大字则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现了“刷字”的艺术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证作于米氏41岁之前。

米芾《盛制帖》展出现场

米芾《盛制帖》展出现场

欧阳修《灼艾帖》,北宋,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

欧阳修《灼艾帖》,北宋,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

值得关注的是,苏轼《题王诜诗词帖页》与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同在这一部分展出,也让观众对北宋驸马王诜产生了兴趣,两人最早的交往记载得从“乌台诗案”说起,据《东坡乌台诗案》载他们之间的最初交往始于熙宁二年(1069年),而《题王诜诗词帖页》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年49岁。该帖是苏轼为好友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

苏轼《行书题王诜诗帖页》,纸本,行书,纵29.9厘米,横25.7厘米。

苏轼《行书题王诜诗帖页》,纸本,行书,纵29.9厘米,横25.7厘米。

“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据研究,此跋在《东坡集》卷六五有记载。《东坡集》卷一三中还有苏轼另一跋“和王晋卿诗、并叙”的记载:“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州,而驸马都尉王诜亦坐类远谪,不相闻者七年。予既召用,而诜亦还朝,相见殿门之外,感叹之余,做诗相属。词虽不慎工,然托物悲慨厄穷而不怨,泰而不骄,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韵。”以上两段跋文再结合《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中的史料,证明了王诜的贬官一方面是受苏轼的牵连,另一方面是因为得罪了他的妻子魏国大长公主。

王诜为苏轼至交。该帖笔丰墨满,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充满感情色彩,是为知己而作。

苏轼对于王诜的绘画水平评价极高,他认为“驸马都尉王晋卿画山水寒林,冠绝一时”与之呼应展出的王诜《渔村小雪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

该画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迴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局部),北宋,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局部),北宋,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

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图中山石勾皴纯用侧锋短笔,边缘轮廓采用“破墨法”,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内化开,墨色轻淡。寒林长松则用中锋浓墨,从而突出表现了其凌寒不凋的高贵品格。为了表现积雪,除山峦留白外,王诜还在峰顶、树杈、沙脚施以白粉。为了表现雪后阳光,作者又于树头、苇尖略染金粉,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来金碧山水的画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局部),北宋,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219.5厘米

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宋,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31.8厘米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宋,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31.8厘米

苏轼、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经常聚会的地方就是王诜的西园。当时最为有名的文人雅集之《西园雅集》就是在王诜家里进行的。后世有诸多描绘《西园雅集》的作品,其中清代朱耷《西园雅集记卷》和丁观鹏《西园雅集图轴》也将在展览中展出。

故宫苏轼大展今天终于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八大山人,《西园雅集》卷,清,纸本,行书,纵25.4厘米,横204.2厘米

作为文学家的苏轼:苏子作诗如见画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其中苏轼的同代人林逋《自书诗》便表达了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

林逋《自书诗》,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林逋《自书诗》,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而后,元代赵孟頫、鲜于枢、吴镇,明代祝允明、徐渭,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据苏轼诗词为源头创作的作品。比如,苏轼善画竹,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吴镇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苏轼影响的况味。

苏轼在中年被贬谪湖北黄州后,曾两次游黄州附近的赤壁,借物咏怀,前后作两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首,均成千古绝唱。苏轼游赤壁的故事也成为后世书画和工艺品中常用的题材。宋人马和之、明人文徵明、钱穀等均创作过不同风格的“赤壁”相关作品。其中宋人《赤壁图页》几乎再现了苏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场景。

马和之《 后赤壁图卷》(局部)

马和之《后赤壁图卷》(局部)

而文徵明所书《前后赤壁赋卷》,前后相距二十五年,书法清劲苍润,一笔不苟,既体现了其艺术功力,又可见其笔法之变化。前页小楷遒劲秀拔,后页则已见瘦劲苍老,但无衰败之气。文氏书法以深厚功力见称,史载其九十岁尚能书蝇头小楷。此书取法《黄庭经》、《乐毅论》,方整中有温纯精绝之古意,是文氏小楷书的代表。文徵明,《赤壁赋》页,明,纸本小楷书,《赤壁赋》纵24.9厘米,横18.8 厘米,《后赤壁赋》纵24.9厘米,横18.7厘米。

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时人赞誉,他喊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口号,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书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

要梳理书法的历史,颜真卿是绕不开的人物,此次将展出明拓《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清拓《颜真卿书鲜于氏离堆记》和明拓《颜真卿书争座位帖》,从碑帖了解颜真卿的书风,而其中苏轼极为推崇的是《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此碑字体平整峻峭,深厚雄健。宋苏轼《东坡集》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书法由唐到宋,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苏轼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展览承颜真卿后,展出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卷》,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入贾似道手中,至明代项元汴等所藏,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

其中《治平帖》是苏轼书写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时年约30余岁。该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正如赵孟頫所称“字划风流韵胜”。

苏轼,《治平帖》卷,纸本行书,纵29.2厘米,横45.2厘米

苏轼,《治平帖》卷,纸本行书,纵29.2厘米,横45.2厘米

《归院帖》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前人虽云苏轼书学颜真卿、杨凝式,但实际受徐浩行书的影响最深。此帖笔致萧散,结态随意,似不经意而笔到法随,已不见学古痕迹。诚如苏轼自己所说:“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虽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苏轼,《归院帖》页,宋,纸本行书,纵35.1厘米,横12.4厘米

苏轼,《归院帖》页,宋,纸本行书,纵35.1厘米,横12.4厘米

《春中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范仲淹的第四子)的信札。据记载,北宋元丰末年,范纯粹因调和讨伐西夏的遵裕、昌祚两路军的矛盾有功,宋神宗将他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使。据此可知,此信札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即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苏轼年约50岁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

苏轼,《春中帖》页,宋,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43.1厘米

苏轼,《春中帖》页,宋,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43.1厘米

从苏轼书法中不难发现,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苏轼不仅以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的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人间有味是清欢”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局部)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局部)

其中明代仇英全册共十开《人物故事图》的一开《竹院品古》被认为描绘了苏轼等文士赏古物的场景,图中文人举止高雅潇洒,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苏轼铭端石结绳纹砚和黄慎《东坡玩砚图页》可做实物和艺术作品的转换。

清 黄慎 《东坡玩砚图页》

清黄慎《东坡玩砚图页》

回顾苏轼的一生,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21岁参加礼部考试便以惊艳之才震惊主考欧阳修,一生虽宦海沉浮数次被贬,却执著坚定,又极豁达乐观,写出了大量传诵千年的诗词名篇。

如今,再读苏轼,除了诗文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外,他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另一种审美范式,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苏轼是宋人,却也极其现代。

注:本文部分展览信息来自故宫博物院编《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图录,部分图片与内容来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作品以实际展出为准。

附:故宫博物院编《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目录页

故宫苏轼大展今天终于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苏轼大展今天终于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苏轼大展今天终于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苏轼大展今天终于亮相:走近“千古风流人物”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