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
久未来信了,谅家庭一切均好,前天发下津贴之后,儿随时买了数本书籍以便阅读,又寄数本回家,谅已收到。最近家中又接到旻兄(排行老大的李旻,长兄)和智弟(排行老五的李智,四弟,当时也已参军,后赴朝作战)之信否?我已时间很常未收到过他们的信了,谅定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的。昀弟(排行老四的李昀,三弟,当时在睢宁县城工作,后也报名入伍准备赴朝作战,母亲赶到部队送行并嘱托他带口信给在朝的两个儿子,希望他们不要焦念家中,部队领导因了解到其已有两兄弟在朝作战,命令其脱去军装,回到原单位上班并照顾父母。195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读书)又写信回家否?上次我曾给他一本日记,未见回信,想念祥弟(应是远房李氏兄弟),现在他思想上是否进步?个人态度怎样?只好尽到我们能力帮助,一切在于他的主观努力,也不必过于将时间都发在他身上,但我希望他进步,表示一种进步态度,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一参加革命工作和各种建设上去,和参加组织更是重要的政治生命。二姐现在有哪些进步,我希他要好好学习文化和政治,大姐(即排行老二的李昳,长姐)最近写信回家否?我曾去信过,未见回信,现在我在此一切均好,学习也很紧张,没空写信回家,请原谅。
书名数目:(寄回之书是分成四扎寄的)
1、农村办学经验。
2、一个办农民文化班的报告。
3、小学教师实际参考资料
以上三本是送给父亲教学参考用的
4、儿童写话课本一二年级上下期共四本。
5、捉放美国兵。这五本是给三个小妹分读的。
我自己也买了数本,如团章讲话、团结在和平旗帜下和青年团向团员要求些什么、毛泽东思想与作风等书籍(共计叁万余)以求进步,如收到,请来信。
再告敬祝
春安
明儿上
1951.3.21
③李征明给小妹的手绘信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国传统家书展”展品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国传统家书展”展品
(释文)亲爱的小妹:你怎么不给我写信,我很希望你给我写信,报告你的学习情况,让我好高兴。你也可将你的最喜欢的事情告诉我,关于家里一切情况的也好告诉我。上次我寄30万去大哥处,要他给你买钢笔和文具盒,你高兴吧!也不知大哥是否能办?直得现在他还未给我回信,还不知收到没有。你也不要伤心,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今后准备送你们去读女子中学,你愿意吧!你要和三姐团结好,不要闹意见。还要帮助其他同志学习,并要帮助妈做活,不要磨人。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我在朝鲜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敌,争取立功,使得全家光荣。现在我已戴上祖国人民赠送的勋章了,你看见恐怕也很高兴吧!我正在争取戴上勋章回去见毛主席。你说好吧!再谈。
你的哥哥征明(敬礼)
1953.3.25
李征明,1930年生于江苏省原宿迁县侍岭乡(现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李小圩。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在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任文化教员,荣立二等功。1953年6月牺牲于朝鲜,时年23岁。
李征明生前写给父母和兄弟姊妹的6封家书有幸保存至今,使我们得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以及对家人的挚爱和眷念,家国情怀扑面而来。家书不仅用文字,还配有许多图画,显示出书写者的才华和意趣。
③1985年双华、向敏、比华、张瑛、甦华、瑞瑛致爸爸妈妈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国传统家书展”展品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