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设束薪是上古婚礼中的重要仪式,所以《诗经》中凡言束薪处都与婚姻有关。与束薪并称的还有束蒲、束刍、束楚。蒲、刍、楚都是草,是“薪”的材料。束薪从婚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被摄入到文学作品中而成为独特的审美意象,因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特征。
首先,结婚仪式标志着青年男女走入共同生活,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束薪正是这男女结合的见证,因而《诗经》中往往选用这一富于典型意义的意象来表现夫妻恩爱,感情密切。《唐风·绸缪》是一首歌咏新婚的情诗,第一章写道:“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薪,即细密缠束的火把。诗中所写的场景是结婚仪式,“烛”火通明,参星高照,在这庄严而幸福的时刻,人们祝福这对新人,希望他们像紧密缠束的火把一样,永结同心,缠绵不尽。诗的二、三章意思基本相同,都以“绸缪束刍”“绸缪束楚”比兴夫妻关系的情真意密。此诗中的“束薪”既是眼前的实用之物,又是富于联想意义的抒情载体;既是直赋其事,又具有比喻象征意义。
《郑风·扬之水》是一首女子的感怀诗,诗中写道:“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人是以妻子的身份劝告丈夫,不要听信别人的闲言杂语,即使亲兄弟也不可靠,只有夫妻俩才是终身可依赖的人。以诗的开头以束薪起兴,暗示出夫妻二人的亲密关系,“不流束薪”,表现了无论外力多大也不会动摇的夫妻感情。从所劝之词来看,也正体现了夫妻间直言不讳、推心置腹的情态。
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束薪既与男欢女爱有不解之缘,那么,当夫妇分离,天各一方的时候,它又会勾起夫妻不得团聚的愁思,引发着离人浓重的相思之情。《豳风·东山》写征夫在返乡途中思念家乡,思念那新婚不久便分离的妻子,其中写道:“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敦,指圆的形状;瓜苦,指婚礼中行合卺之礼的匏瓜。栗薪,《释文》引《韩诗》作“蓼薪”,实即指束薪。四句诗意为:“当初我们新婚时行合卺之礼的圆圆的瓠瓜和摆设在我们面前的束薪,我已有三年没有见到了。”当年那象征团圆的“花烛”,如今已使他相思萦怀,诗是用新婚场景的甜蜜反衬征人内心的凄凉,以合卺在“明烛”下的成双成对反衬征人的形单影只。《王风·扬之水》也是一首征人思妻之作,诗的开头仍以束薪起兴:“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也许婚礼束薪仪式带给他太多的恩爱与快乐,所以在分别后愈加见出悲怆的力量,从而反映出战争拆散活鸳鸯的痛苦现实。
综上所述,在上古婚姻礼俗中,束薪单纯表示婚姻,是一种抽象化的象征仪式;而在《诗经》中,它也象征婚姻,但却寄寓着人的痛苦与欢乐、聚合与分离等复杂的思想感情,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95年第5期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