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风·绸缪》一诗来看,我们认为束薪应是一种用于婚礼的照明工具。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是婚礼,这已为多数学者承认。其中提到的“三星”即“参星”,“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朱嘉《诗集传》认为是指同一晚上,说明婚礼是在夜晚举行。从迎娶时间看,这与当时当地婚俗是相符合的。此诗属唐风,唐为夏族故地,其婚俗受夏族古风影响。“夏后氏尚黑”(《礼记·檀弓上》),迎娶新娘必在黄昏后,甚至深夜进行。据《仪礼·士昏礼》载,新郎亲迎,“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妇车亦如之”。贾疏引郑玄《目录》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郑玄在《仪礼》注中说:“亲迎必用昏时。”《说文解字》云:“礼娶妇以昏时。”这些材料所指的就是源于夏族这种特殊的民间婚俗。婚礼既是在夜晚举行,从亲迎到各种仪式,都离不开照明工具,“夜行以烛,无烛则止”(《礼记·内则》)。婚礼过程中,烛起着更为特殊的作用,“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曾子问》)。不但女方家要燃烛,男方家中更需燃烛以示庄严、隆重,新郎亲迎时“执烛前马”,以烛引导前行。后世迎娶在白日进行,但在仪仗行列中,仍有掌彩灯或举大灯笼的人列队在前引导,大概是沿古礼黑夜举烛亲迎的遗迹。
但是,上古人所用的“烛”,并非现代的蜡烛。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在《检论·订礼俗》中说:“汉初主烛不过麻蒸,后汉之季,始有蜡烛。”其说可信。对于汉以前的照明工具,后人记述时称之为“烛”,但并非用蜡制作,而是以薪草为材料缠束而成。《周礼·秋官》载,司烜氏“凡邦之大事,供坟烛庭燎”。《诗·小雅·庭燎》写公侯们朝会时有“庭燎之光”的句子,《毛传》注曰:“庭燎,大烛。”凡重大的祭祀或礼仪中,都用烛,“诸侯宾至,甸设庭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树于门外的叫大烛,树于门内的叫庭燎,大则铺之于地,小则用手执之。《礼记·檀弓上》:“童子隅坐执烛。”《仪礼·燕礼》:“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至于烛的具体做法,贾公彦说:“以苇为中心,饴蜜灌之。”(《仪礼注疏》)、《周语·中》亦曰:“甸人积薪,火师监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坟烛还是庭燎,虽因设于不同地点而称谓不同,但却都是以薪草为主要材料,裹之以膏脂。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