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2)

这首诗后来被许多人误解,尤其是后两句,很多人以为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原因是他过于思念家乡才导致不敢问别人家里怎样了。事实上,宋之问当年被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后,受不了当地的恶劣生活条件而私下逃回洛阳,躲在朋友张仲之家里。他根本不敢出门,害怕被别人认出来。他这一待不要紧,还找机会把张仲之出卖了以换取赦免。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最后也没让他有好下场。随着武三思倒台,太平公主把宋之问的劣迹统统和盘托出,将其流放到越州,随后再贬到广西钦州,最后移到桂林。这次,宋之问没有了之前的运气,等唐玄宗上台后,直接把他赐死在贬地,结束了他戏剧性的一生。

从宋之问的事情上可以看出,由于古代没有监控、指纹识别、照片等技术手段,抓住一个潜逃的流人并不容易。官府对流人逃亡的办法主要是以公文形式向其原籍所在地发通告,要求协查此人是否已经回家。在古代,人们很难脱离土地家族独自生存,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流人逃回原籍,一般很容易被亲族和衙门发现。除非像宋之问那样躲进深宅闭门不出,否则在大街上晃荡或者回村里探望,都会被缉拿归案。

从“刺配”到“充军”的演变

宋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受国内外形势以及宋“重文抑武”的政策等影响,朝廷对流放刑罚也做了很多调整。总体上,宋代在法律上还是倾向于从轻判决,跟过去王朝比起来,宋代对死刑比较慎重,取而代之的是被判流放的比例有所增高。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刺配之法”,即给犯人身上刺字。刺配刑是集杖、踪、流、役四种刑罚为一体的刑罚,不仅要杖脊、刺面,还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苦役。这种情况下,被流放的人跑到哪里,脸上的刺字都会说明他们的身份,相当于断了很多被流放者的希望。另外,由于战乱等原因,宋代在开发南方国土方面热情很高,岭南等地成了流放犯人集中之地,包括苏轼等名人都在这里吃过流放之苦。随着流放规模的扩大,再加上交通设备和技术的发展,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也越来越不甘心在贫苦之地一直熬下去,更重要的是,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高峰,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文字记载下来,这让后人研究当年的历史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而在这些留下来的资料中,关于流放犯的记载,就可以一窥宋代当年的流人逃亡情况。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相传苏东坡流放海南儋州后,遇雨时向附近农家借来竹笠,也使海南竹笠有了“东坡笠”的称号。来源/纪录片《苏东坡》截图

说起为人熟知的有关宋代的文学著作,当属《水浒传》。尽管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对宋代的很多描述取自民间传说。书中的梁山好汉,有不少是逃亡流人而后被“逼上梁山”,比如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等。有意思的是,这些梁山好汉之所以被“逼上梁山”,很大程度上是钻了当时技术条件的空子。这些人面上被刺字,就绝了他们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可能性,如果不想再次被捕流放,就只有上梁山落草为寇一条路可走。比如《水浒传》中七十二回提到,宋江要去京师,神医安道全用药抹去面上刺字。其实,当时并没有这个技术,应为演义之说。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代流放之人脸上有刺字,几乎是绝了他再次偷溜回乡的可能性。这人要么是在流放地待一辈子,要么是直接落草为寇。宋真宗景德年间,“京西唐、邓间尚多土,入草莽者十八九”。到南宋宋孝宗朝时竟出现了“刺配之人,所至充斥”的境况。大量流人落草为寇,也是宋代为中国历史上起义最多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宋江被发配江州。来源/98版《水浒传》截图

由于宋代刺配之刑带来的社会负作用太大,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对“刺配”进行约束。在洪武三十年(1397)御制的《大明律序》中申言:“合黥刺者除党逆家属并律该裁外,其余有犯俱不黥刺。”虽然明代对部分流放之人取消了刺配之苦算是善政,但接下来对流人逃跑的问题则又被摆上台面。

与前朝不同,明代在流放的处理上更为广泛。而且明代细化了流放规则,被流放之人通常是到具体的地点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的“流XX里”。而且在明代,流放之人还可以通过“输役”“纳赎”等方式来减刑,这自然减轻了流放之人的负担。但明代在“充军”问题上抓得很严,而“充军”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流放。

在明代,一旦被充军,这人的命运将是非常悲惨。明代军户地位很低,还要经常面临危险。所以明代流放之人的逃亡问题也很严重,以至于还要成立专门的机关即“清军御史”来处理此事。比如《明实录》记载:“(宣德八年七月戊寅)命行在都察院严官吏军民隐藏逃军、逃囚之禁,定首捕赏格,揭榜示之。”“(正统二年三月)戊申,行在兵部奏:天下勾军官旗例以半年为限,过者发成极边。今旗手等卫原差官旗人等四百五十人已经一年未回,宜先将户丁一人发成宣府卫,仍移文清军御史等官逮治之。”可见明代逃亡的流人十分严重。

因为逃亡的人太多,很多人干脆落草为寇影响治安,以至于明代也多次进行大赦,干脆让这些人回家算了。《明实录》记载:

永乐九年闰十二月……己未,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同六部尚书等官上言十事:……其九日:各处逃军、逃囚多有藏匿山林,畏罪不出,因而纠众为非,宜令兵部榜谕,许以自新,就于所在官司首告,与免本罪,军还原伍,囚送所司发落。

永乐十三年正月……戊午……敕谕内外诸司官曰:……一、逃军、逃囚许令赴官自首与免本罪,军还原伍,囚还原配所。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丁已……一、逃军、逃囚、逃匠人等,诏书到后,许月内赴官自首,与免本罪,军还原伍,民还原籍,匠复本业。

以上是经过朝廷大赦直接回家的例子。当然,偷偷溜回家的也有。如果权势够大,也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的逛街,甚至有的连流放地都不去。敢做这种事情的典型人物,就是明代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藩。在严嵩被“致仕还乡”后,严世藩被人告发有罪。经过调查审理确定严世藩有罪后,嘉靖帝将其流放至烟瘴之地雷州卫。结果严世藩依仗自己家中权威犹在,根本不去,反而在老家江西躲得乐逍遥。直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监察御史林润发现后再次上疏,严世藩才被捉拿归案并被处死。可见在明代权臣眼里,别说什么流放偷溜回家,就是赖着不走,只要你党羽给力,朝廷也拿你没辙。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他被嘉靖帝流放云南永昌后,由于此人在朝中势力还在,加之人缘好,以至于他基本没怎么在永昌过苦日子。在他流放期间,他不但可以回四川老家探亲,还能游历四方。后来虽然不能回老家,却可以在泸州定居生活。对于此事,朝廷大臣都知道,但都愿意为杨慎隐瞒,每次嘉靖帝问到他,别的大臣都一副哭丧脸说杨慎活得如何艰难帮他蒙混过去。可见流放这个问题也实在是看人品啊。

清代在流放上做出更进一步的改变,比如附加了杖刑等。在清代,总体依然秉承“南人发北、北人发南”的原则。位于东北的宁古塔则是清代流放地的代名词,先后有十余万人被流放至此。除东北外,新疆也是清代重要流放地,包括纪晓岚在内的很多名人都被流放过。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基层的控制力更强,此时流放人员的逃亡更加困难,而且对于逃亡者的惩罚也越来越重。据记载,“黑龙江、宁古塔等处发遣人犯,逃者甚众”,于是当地也做出了明确的制度规定,“遣犯私逃,二士日内自归者,尚可贷死”。如果超过20日,就要“即行俱奏,降旨各处查拿”。《督捕例则》中就有对逃人和窝藏者详细的惩治条例。其他的逃亡事例,比如顺治十八年(1661)的“浙江抗粮案”在结案后,有61人被判流。这些人死亡17人,逃亡33人,下落不明1人,最终只剩下10人,在康熙年间被大赦回家。这些逃跑的人的目的地无一例外是自己老家,但令人称奇的是,这30多人中从东北一路逃回浙江,居然没有受到太多的刁难,成功逃回。在浙江宗族的庇护下,这些人一直熬到大赦,成功脱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道光十四年(1834),有三名流放新疆的犯人潜逃,其中一人在半路被抓后直接判斩立决。可见在清代能否逃亡成功,还真是需要运气。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吗?

影视剧中,纪晓岚向皇帝抱怨。来源/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截图

清末,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再加上全国各地的开发也逐步成熟,流刑已经不再被严格执行。

清宣统年间,根据《大清新刑律》,中国正式废止流放这种刑罚。

回望中国流放制度,从建立时起,就一直面对逃亡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放这种制度也慢慢走向消亡,最终跟封建王朝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

王红云《流放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

李兴盛《中国流人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