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滕子京为好友范仲淹重修岳阳楼后,为何凭栏哭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应该是我们学生时代十分难忘的语文课堂记忆了,洞庭湖的浩渺壮阔和作者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而《岳阳楼记》真正的主角滕子京,在大力筹资建造岳阳楼,最终功成剪彩的那一刻,非但没有因这一流芳千古的成绩而兴奋自豪,反而潸然泪下、叹息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呢?

范滕二人的情谊

为了解决五代遗留下来的武人桀骜不驯、军头叛服不常的问题,宋太祖、宋太宗两朝皇帝采取收拢兵权、大兴科举、提高文人地位等措施,让北宋的文治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新高度。宋太宗在位时期年年扩招进士,许多缺乏家世背景的底层人士也能通过科举完成阶层跨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留下的高门贵族体系也完全被打破了。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出生的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滕宗谅(字子京),父亲滕感曾做过雅州军事推官,但在滕宗谅幼年就去世了,由母亲刁氏抚养长大。虽然滕感是个小官,但也给滕宗谅留下了可以读书学习的家底。滕宗谅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24岁那年(1015)考取了进士。相比“五十少进士”的唐代,宋代的进士名额确实多了不少,但也依然是很难考的。而这一年与他同期考中进士的,就有本文主角之一的范仲淹。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五代时期,范家没落,父亲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也和滕宗谅同病相怜,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母亲谢氏改嫁在苏州当官的朱文翰。这时的范仲淹名叫朱说,也不知道自己生父另有其人,不过继父对他也很好,给了他良好的教育,也使得他树立了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滕子京为好友范仲淹重修岳阳楼后,为何凭栏哭泣?

范仲淹画像

21岁时,范仲淹寄居在济南旁边的长白山醴泉寺刻苦读书。为了给家里节省粮食,他只带少量的粮食上山,煮成的粥汤在寒冷的冬夜凝结成冰,白天就拿着这种“饭团”就着盐和野菜吃。在寺里,他感到自己读书太孤独,时不时跑到外地结交好友,目睹了各地百姓的艰难生活,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目标。过了两年多,继父朱文翰去世,范仲淹回家为继父办理丧事时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向母亲许下振兴家门的诺言,抄起琴和佩剑就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当地的应天书院寒窗苦读。一次,宋真宗来到应天府,大家都去围观皇帝,只有范仲淹继续看书,足见范仲淹耐得住寂寞的心性。

有这样的毅力,做什么都不是难事。26岁那一年,范仲淹如愿以偿考中进士,在殿试中不仅见到了当时的北宋名相寇准,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滕宗谅。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志向让范滕二人一见如故,引为同道。随后,二人开始了比较坎坷的地方官生涯,其中范仲淹因为家产之事被范氏族人排挤,所以没能靠着范家的影响力让自己得到更高级别官员的提携,自身才华也没有得到赏识,好几年时间里都在低阶官员的圈子打转。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32岁的范仲淹调任监守泰州西溪盐仓。当时泰州沿海的海堤因多年失修而损坏,令土地容易被海水倒灌而盐碱化,危害农耕和民生。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江淮制置副使张纶受范仲淹请求修复海堤,遂表奏朝廷让范仲淹出任兴化县令,征调周边几个州的民夫一同开工。范仲淹的计划是修长达146里、高1丈、宽2丈的砖石大堤,没想到刚开工就遭遇暴风雪裹挟巨大海浪的冲击,淹死了上百民夫,使得范仲淹一度受到舆论谴责。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时任泰州军事推官的滕宗谅始终在一线协助他安置军民,帮助他有序推进修堤进程。在共同造福一方的事业中,范滕二人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欣赏,结成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在修堤工程的关键时刻,范仲淹因母亲谢氏突然病逝而只能回家丁忧守孝。临走之前,范仲淹把这段时间修堤的计划和方略心得交给张纶,张纶也受朝廷任命接过修堤指挥棒,滕宗谅则继续协助修堤计划。最终海堤功成,有效帮助当地沿海地区的民众和土地抵抗了海水侵袭,民众纷纷为范仲淹、张纶等人立生祠以表感激之情。明清之后,堤坝的东部逐渐淤积成平陆,如今堤坝的主要部分都已被改为公路,北起今江苏省阜宁县、南抵今启东市吕四港镇的堤坝旧址,就是当年范仲淹主持修筑并经后世不断扩建的“范公堤”。

为天下不约而同选择“刚直”

宋仁宗即位初期,太后刘娥摄政。范仲淹和滕宗谅因为修堤有功受到朝廷关注。范仲淹受时任南京留守、知应天府的晏殊赏识,邀请他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一面在书院严谨治学,弘扬正直律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风范,一面向朝廷上书《上执政书》,就自己在地方工作期间深切观察和感受到的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等问题,奏请进行吏治、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这些主张就是范仲淹日后推动“庆历新政”改革的思想雏形。

滕子京为好友范仲淹重修岳阳楼后,为何凭栏哭泣?

宋仁宗坐像轴。来源/故宫博物院

由于该奏疏富有见地,范仲淹受到宰相王曾的青睐。王曾在晏殊面前一顿夸,晏殊又将他推荐给宋仁宗。宋仁宗想要有一番作为,听闻有范仲淹这样的能臣,立马任命他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范仲淹也没有忘记昔日一同战斗的好友滕宗谅,向朝廷推荐他做大理寺丞,负责审核刑狱案件。

范滕二人都是工作负责、能力过硬之人,性格上也都比较“莽”。晚年的刘娥太后权力欲望膨胀,一度想要效仿武则天加冕为皇帝,而宋仁宗对她一直十分孝敬,准备在天圣七年(1029)的冬至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奏仁宗称皇帝不必如此,对太后行家礼便可,但并未得到答复。范仲淹见状直接上奏太后,有劝太后还政之意。可想而知太后是不快的,晏殊也害怕连累自己而指责范仲淹,反而被范仲淹的《上资政晏侍郎书》所表露的公心搞得惭愧不已。不久,范仲淹知道自己不能见容于刘太后,主动请辞,被外放到河中府通判。

宋仁宗亲政后,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仁宗是宋真宗的李宸妃所生,一度想要清算刘太后,同时让自己的养母、宋真宗的杨太妃当皇太后,但被范仲淹等人劝阻。范仲淹还就废黜郭皇后之事,同时任宰相吕夷简反复辩论,使得吕夷简策动仁宗将范仲淹外放知睦州和苏州。

滕子京为好友范仲淹重修岳阳楼后,为何凭栏哭泣?

影视剧中的朝议。来源/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这人是谁?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

    2023-09-08 13:43 卖炊饼 武大郎
    “国博”中央厅的“头条”,竟然是它!

    “国博”中央厅的“头条”,竟然是它!

    西大厅的中间部分被称为中央厅,国博的重要仪式都在这里举办。站在这里,最令人无法忽视的就是作为大厅背景的巨型花岗岩浮雕“愚公移山”:几名高大健硕的壮年男子,顶天立地,手持钉耙奋力挥向大地;他们姿势表情不一,或呐喊或瞠目,或蹲踞或挺身,呈现出蓄雷霆之力蓬勃待发的动态美感,大有要撑破画面而出的气势。

    2023-09-07 11:24 国博 中央厅 花岗岩 浮雕 愚公移山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丁忧,又称“丁艰”,是中国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最早在周朝就有“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一说,后来又变成“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春秋战国之际,儒家重丧,提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的丧礼思想,由此形成了“丁忧”期间不婚娶、不宴饮、不作乐、不生子、不外游等一系列严格的丧俗行为规范。

    2023-09-05 13:35 古代 丧俗行为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最近“显眼包”三个字活跃于各个网络平台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又有点丢人现眼。在被网友们广泛使用后,引人注目的“显眼包”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去理解。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还将暑期去各个博物馆打卡的有趣文物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并将其命名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于是网络上关于“显眼包”的热度再次冲上热搜。这也不由得让现代人思考起一个问题:古代的“显眼包”们造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

    2023-09-04 14:47 古代 显眼包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3-09-01 10:18 古代 开学装备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湖南名士周寿昌到广州游历时记下不少新鲜见闻,其中“最奇者”还要数“画小照”: 坐人平台上,东面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镜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也。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

    2023-08-30 15:37 李鸿章 摆拍 摄影术
    《长相思》中的相柳与神话形象反差有多大?

    《长相思》中的相柳与神话形象反差有多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到古埃及,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北欧海域的维京人,语言、文化、社会形式迥异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一代代流传着属于自己的精奇志异。似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神秘力量和魔法生物的幻想和探索是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古今中外都能参与的共同话题。

    2023-08-29 09:45 九头蛇相柳 神话形象 山海经
    它,影响了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

    它,影响了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

    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尘埃落定.在风云诡谲的三国战场,弩机的出现影响了战争走势

    2023-08-28 10:18 三国战场 弩机
    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呢?

    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呢?

    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也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

    2023-08-25 11:33 唐诗 宋词 茶文化 酒文化
    不走寻常路!古时男女传情所送礼物好别致

    不走寻常路!古时男女传情所送礼物好别致

    今日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牛郎会织女,送啥礼物表心意是个问题:送红包略俗,送花不实用,有没有既浪漫又贴心的好物件?

    2023-08-22 11:48 古时 男女传情礼物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