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除了耳熟能详的徐霞客,中国古代大旅行家还有他们(3)

另外,殷实的家底也为司马迁的壮游,提供了丰厚的知识储备,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便能阅读诵习古文,后又学习了《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要知道,在宋代印刷术普及、纸张成本下降之前,能够读得起竹简制作书册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仕宦家庭。而在秦始皇与汉武帝之间的时期,焚书坑儒导致很多经典,哪怕是竹简,都未必能够搜罗得到。司马谈很可能是动用了身为太史令的职务便利,以及其与关中权贵的交际网络,方才能够为司马迁提供如此高水准的教育资源。

司马迁的壮游路线大概是这样的:从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发东南行,走蓝田,出武关至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南下襄樊(今湖北省襄阳市)、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渡过长江,沿沅水直至武陵郡(今湖南湘西地区),然后折向东南到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南岭北麓),而后北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大禹疏通的九江,辗转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上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探禹穴;北返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曲阜,考察齐鲁文化,观孔子遗风,经过孟尝君的薛城(今山东省枣庄市)、西楚霸王的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汉太祖刘邦君臣的沛(今江苏省沛县)、丰(今江苏省丰县)、砀(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睢阳(河南省商丘市)、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回到长安。

司马迁二十岁壮游的路线,大体就是尧舜禹、屈原、孔子、秦始皇、楚霸王、汉高祖等远古圣王、风云人物的活跃地域,也正是汉武帝开边之前华夏文化的基本地域范围。在这条路线中,我们既能看到年轻的司马迁是如何追慕他年少时在书中读到的楷模,也能看到一张历经秦始皇与汉初君臣整合之后的华夏文化版图。岭南、八闽与河西此时尚且处于汉朝势力之外,巴蜀地区交通尚不便,北边诸郡也是匈奴袭扰的前线,所以司马迁的足迹此时并未涉足。不过,我们从孔子周游列国到司马迁壮游天下,二者范围的变化,其实也能看出华夏文化波及地域的整合与扩大。

司马迁在壮游之后的仕宦生涯中,也先后跟随汉武帝的巡行周游了关中附近的坛祀,见证过汉武帝的封禅泰山,更是作为使者,出使过当时被称为西南夷的大西南,成为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第四位出使西南的使者。从汉武帝身边,到被巴、蜀以南的新设五郡,司马迁势必要路过汉中或巴东进入巴蜀之地,进而向巴蜀盆地西南山地进发完成其出使任务。由此观之,司马迁的自费壮游与公费差旅,几乎走过西汉王朝除辽东、河西、岭南以外的全部疆域,也为其《史记》著作提供了丰厚的旅行观感背书。

自司马迁之后,士大夫阶层的壮游、差旅也随着大一统帝国时代的到来而渐趋频繁,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词人苏轼便是在唐与宋两大古典中国的高峰之世,于壮游或贬谪途中,用诗词点染江山的代表性人物。不论是处于“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高光时刻,还是处于“鹤骨霜髯心已灰”的低谷暮年,诗词赋予行程以诗意,让人生逆旅,化作诗意行走。以至于千百年后的后人,得以无数次通过他们的诗篇,依稀看到那令诗人妙笔生花的旅途一瞬。

在李白的诗篇中,我们能看到“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晋阳城外的太原早秋,能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盛夏时节的庐山飞瀑,能看到“云霞明灭或可睹”的梦中仙山天姥山,能看到“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大河,也能看到“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秦岭终南山。诗篇谱写着江山,让后世旅行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吟咏,诗意就此伴随着典故,荡漾开来。

苏东坡人生旅程的最后一段,贬谪惠州、儋州期间的岭南行程,比起之前的经历,其实最像是旅行。一生起落,早已磨砺成熟了一代文豪的心志,那个在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中年太守,那个在黄州悟透“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团练副使,那个在文赤壁与沙湖道中分别吟咏着“千古风流人物”、感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贬谪士人,自梅关初入岭南时仍旧喟叹“自古南来几人回”的“鹤骨霜髯”的老人,终究还是趁着前往贬谪之处的途中,游山玩水,一路把一池池湖水化作了一汪汪“西湖”,南华寺神会六祖,罗浮山中遇真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的岭南旅行,自梅关起,顺浈水而下,至韶州而南,越英州、罗浮而入惠州,居惠州三四年,埋葬了英年早逝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再度西行被贬赴海南,途中在广州扶胥港(今黄埔)南海神庙旁题诗“浴日亭”留下“扶胥浴日”作为宋元时期的广州八景,顺西江而上,路过六祖惠能大师出生、顿悟、植梅、圆寂的光孝寺、梅庵、国恩寺,至梧州而直趋雷州,而后渡海抵达“岛边天外”“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是仍旧心怀社稷的心,“乘桴且恁浮于海”则是放达天外的豁达胸怀。

如果说人生亦是旅行,那么苏轼因岭南贬谪附送的旅行,更像是其一生通往更大格局的一次试炼。从惠州到儋州,岭表天外的际遇,尽化作诗词章句间的牵绊与豁达。回顾苏轼一生,我们会发现那些旅途中的诗篇,往往最为经典,足以照见天地心。

从圣王到帝王,从使者到僧侣,再到文人士大夫,中国古代旅行家群体,最终在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文化大兴的浪潮下,孕育出同样出身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徐霞客,集历代旅行家优点之大成。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下的旅行家,出现在晚明时代的徐霞客,也是文人画、山水诗以及回荡在天地间的文人英雄梦历经千年文化传统积淀之所致,理应被放置在一个渐次成型的旅行家群体队列中看待。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