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唐代女子,一直都是以“胖”为美吗?(3)

为什么中唐女性会转而以纤瘦轻盈为美呢?饱经战乱的中唐的整体经济状况无疑有巨大影响。从政治状况看,中唐藩镇割据,战乱不休,辗转逃难的社会现实要求人们必须动作敏捷、行动迅速,这种现实无疑促进了纤瘦轻盈的女性审美观的形成。另外,中唐时期兵役繁重,男子多被征召服役,女子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已完全不同于盛唐时期女性那般闲适。可见,中唐纤瘦轻盈的审美观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情况密切相关。当然,从审美发展角度看,当女性体态的丰肥秾丽之美发展到一定限度时,被纤瘦轻盈的审美取代也是一种必然。

晚唐时期

晚唐女性审美观延续了中唐以来向纤瘦回归的现象,且这种纤瘦中又多了几分柔媚,与哀婉深沉的时代特征相符。在晚唐,丰腴圆润的女性形象已十分少见,纤腰袅娜的女子活跃了起来。越到晚唐时期,纤弱柔婉之风越盛,乃至到五代及以后又完全回归到传统的纤瘦道路上。

晚唐诗人温庭筠在诗中多次提及细腰,如“依约腰如杵”“纤腰玉树春”“凝腰倚风软”等等。杜牧《扬州三首》云:“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方干在《赠美人》诗中写道:“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这是在酒令游戏中写给舞伎的诗,舞伎应该算是当时处于时尚前沿的女性,可见细腰在当时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审美。于偾《宫怨》称:“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刻画出一位被冷落而哀叹的细腰宫人。花蕊夫人《宫词》亦云:“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由此可以看出,纤瘦同样是宫廷审美的主流。

晚唐已国运衰竭,人们再没有盛唐时期蓬勃的朝气和向上的激情,也失去了中唐人求新求变的勇气。他们缩避在个人的狭小空间里,用哀婉、幽怨的笔调书写着感伤与无奈。相比雍容典雅、劲瘦轻盈,他们更欣赏纤弱柔婉之美,素肌纤弱、不胜罗绮越来越成为美人的标志。

晚唐女性审美观在转变盛唐风气的同时,也开启了赵宋以降的新局面,后世女性审美观又回归纤弱。如五代时期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其中的女子纤腰袅娜、体态玲珑,却以微扭的身段和半侧的脸庞充分显示出女性的柔美。而“柔美纤弱”则成为宋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女性美的认同,如柳永《少年游》词云:“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秦观词亦云:“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唐代女子,一直都是以“胖”为美吗?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作者/(南唐)顾闳中,来源/故宫博物院

唐人真正的审美观

审美是复杂的,仅以胖瘦去判定美丑显得过于绝对和单薄,即使是在“以胖为美”的盛唐,胖与瘦也并非衡量女子美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更应从审美的标准和内涵等多方面思考“以胖为美”这一问题。

唐代帝王的选妃标准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以杨贵妃为例,《旧唐书》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以及“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杨贵妃能独得唐玄宗宠爱,姿色出众是原因之一,善歌舞、通音律和才智过人等因素同样十分重要。然而,后世在把杨贵妃标榜为“以胖为美”的代表者时,只看到了她因外貌受宠,却忽略了她内在的才华与能力。

唐代其他嫔妃的描写令我们更加确定这一点。唐敬宗的郭贵妃,“以姿貌选入太子宫。敬宗即位,为才人,生晋王普。帝以少年有子,复以才人容德冠绝,特宠异之”。唐武宗的王贤妃,“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王。性机悟。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唐昭宗的何皇后,“婉丽多智,特承恩顾”。这些对后妃的描写并没有突出胖瘦,而是姿色与才德并重。

综上所述,身材的胖瘦只是衡量美人众多标准之一。在唐人的审美意识中,才华、品德等内在因素同样是重要标准。审美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所谓的“以胖为美”并非越胖越美,“胖”的内涵和美的标准也是多元的。

看来,“以胖为美”只是唐代某一阶段的一种审美风尚。纵观有唐一代,人们的女性审美观经历了由纤瘦到丰腴再回到纤瘦的过程。具体来看,唐初,即高宗以前偏向修长清瘦;高宗到玄宗前期,由清瘦逐渐向丰硕过渡;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丰腴之美盛行;天宝以后略显臃肿;到唐末五代又回归到清瘦。“以胖为美”并非贯穿有唐一代,但由于盛唐气象的恢宏阔大不仅在唐代极具代表性,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也为人津津乐道,而“以胖为美”在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审美观念中又是那样的独树一帜,所以人们很容易把盛唐的时尚当作有唐一代的时尚,以致口口相传至今。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郭丽:《唐代“以胖为美”之女性审美观演变考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左洪涛:《论唐人前后期女性审美习俗演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魏子元,王乔玉:《唐代“以胖为美”之审美观的考古学观察——以唐代纪年墓所见女性形象为中心》,《文博》2020年第1期

芄兰:《唐代女子“以胖为美”是个美丽的误会》,《支部建设》2020年第30期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