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自己的头发,在古代就流传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可见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极其珍视。那么古人没有现代洗发护发美发的条件和技术,是怎样洁净保养头发的呢?
一、古人洗头常用物品
在古代,最常用的“洗发水”当属“米汁”了。《左传·哀公十四年》中记载:“陈氏方睦使病,而遗潘沐。”其中“潘”即为“米汁”,“沐”则为洗头。所以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即为:陈氏一族正好和睦团结,族人便让他(指陈逆)装病,并送去了淘米水让他洗头。“淘米水”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有营养价值的,最让人熟知的便是用“淘米水”浇灌植物,这样可以给植物带去有营养的物质。现代研究也证明了“淘米水”是可以用来洗头的,而且比普通的纯净水更好,因为淘米水中蕴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不要小瞧这种维生素,它可是有着能够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色素,使头发变得乌黑焕亮的奇效。
淘米水
“米汁”就是“淘米水”,而它的另一种叫法“米泔水”或许更令人熟悉,《本草纲目》卷四中记载:“桐叶同麻子煮米泔(即米汁),沐发则长。”所以,古人并不是单纯使用“淘米水”洗头,还会混合桐叶、芝麻等营养物质一起充当“洗发水”。“沐发则长”,更是说明这种“洗发水”效果极好,不止能够洗净头发,还能促使头发生长。
另据古籍显示,陵苕,也可用于洗头。陵苕你可能很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你一定非常熟悉,即凌霄花,一种鲜红色,花冠呈漏斗形的花朵。《史记·赵世家第十三》注引《本草经》中道:“陵苕生下湿水中,七八月生,华紫,草可以染帛,煮沐头,发即黑也。”可见陵苕的功效还是极多的,不仅可以充当染料,还可以当作“洗发水”。此外《本草纲目》中更是有记载,陵苕配合其他药材除了可以促进头发生长外,还有治头皮发痒和杀灭虱子等功效。
凌霄花
以上两种便是古人比较常用的洗发用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例如苗族人至今仍然保存着用茶枯洗头的传统。所谓茶枯,也称茶籽饼、茶麸,便是油茶籽经榨油后剩下的残余物,里面含有茶皂素、蛋白质、天然茶油等营养物质,用来长期洗头,有止屑、止痒、去油、杀菌、修复受损发质、焕亮头发的功效。苗族人往往先用茶枯泡入水中洗第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两遍,才算洗干净头发。
二、古人洗头的时间、礼俗
关于洗头的时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特定的规定,几乎想洗则洗。但是相对于男子,妇女往往会有更多的规定。例如《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传》中就记载道:“盥浣尘秽,服饰鲜絮,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并强烈要求“按时洗头”。相对于普通人,官吏洗头则有时间限制,并可以此为由休假一天,称为“休沐”或者“洗沐”。从汉代开始,就有“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的法律规定,这种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才改变。
休沐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