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乌兰牧骑的演出宗旨从未改变。眼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十一任队长蒙克,正在指挥排演蒙古剧《生命之树》,向乌兰牧骑建队60周年致敬。
乌兰牧骑成立以来,《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艺术精品广为流传,牧兰、拉苏荣、金花、德德玛等艺术家群星闪耀。60年来,乌兰牧骑不仅是内蒙古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也成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坚强阵地。
正是草原上衣食住行的历史性变迁,日益增进的民生福祉,农牧民年复一年的金色收获,提供了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源头活水。只有源自生活的真情演出,才能拥有台下观众丰富的“表情包”。
从不错过为一个观众演出,到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乌兰牧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草原上深深扎根。
乌兰牧骑的队员前赴后继,坚忍不拔,数十年如一日,和农牧民结成一心,打成一片,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他们带着浓浓的草香,60年创作了数万个人民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创造出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上百个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培养出了像牧兰、拉苏荣、金花、德德玛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从乌兰牧骑走出,让草原歌舞唱响全国,影响了几代中国文艺工作者,不愧“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光荣称号。
新时代,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乌兰牧骑新的历史使命。在未来的岁月里,内蒙古辽阔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将秉持光辉的理想,激情不灭、青春不老,在鲜艳的红旗下高歌,“迎着灿烂的朝霞,踏遍草原边疆,不怕千难万险,不怕山高水长……”创造出新时代的新辉煌。
(选自《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