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臂浑元龙的发现或将为这样的争议画上句号。浑元龙在肱骨近端关节面、手指和腰带形态方面明显不同于其它善攀鸟龙类,并且具有原始鸟类那样的尾综骨,如此缩短的尾骨能进一步将身体重心前移,有利于在飞行/滑翔时保持稳定。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在浑元龙上发现了和奇翼龙相似的棒状长骨和翼膜(翼膜中保存有色素体),这一新发现为棒状长骨和翼膜在善攀鸟龙类中的出现提供了确切无疑的证据。
研究人员认为,侏罗纪善攀鸟龙类的膜质翅膀与鸟类翅膀的原理不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飞行尝试。浑元龙的前肢异常加长,甚至超过了中生代多数鸟类。王敏介绍,研究人员采用基于系统发育关系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认为善攀鸟龙类通过加长的肱骨和尺骨、第三手指,与棒状长骨来附着膜质的翅膀,是“膜质翅膀和短掌骨”飞行模式;而鸟类、驰龙类和伤齿龙类则需要较长的掌骨来附着飞羽,是“羽毛翅膀和长掌骨”飞行模式。
王敏说:“已知的善攀鸟龙类均生活在晚侏罗世,类似的膜质翅膀没有在之后的白垩纪恐龙中出现。而由飞羽构成的翅膀自晚侏罗世出现就延续到白垩纪,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鸟类的羽翼,使后者成为了多样性最丰富的现生四足动物。善攀鸟龙类独特的飞行结构或许代表了飞行演化的一次短暂尝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