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放)“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940年代,上海小报畅销,其中有一《海报》,主编是汤修梅。据说他蓬首垢面,不修边幅,烟瘾极重,是编小报的能手。如生在今天,必能在都市类报纸中出人头地吧。我提起这个人,倒不是因为他能办小报,而是因为他有个嗜好让我大感兴趣:他极爱李清照,寝室中高悬李清照的画像,画中的女词人‘断红双颊,丰致绢然。’小报的汤主编每天置办香花供奉。赵明诚地下有知,会不会给某小报爆料‘侵权’啊。”这是藏书家胡洪侠所著《书情书色二集》中的一则真实故事。而其实自清代起,济南人民就将李清照尊为藕花神,供奉于大明湖畔的藕神祠,时时祭祀。而李清照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八九百年,但依旧被人深情缅怀。
别看李清照是公认的“千古第一才女”,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里,《宋史》里居然连李清照的单独传记都没有,而只在其父亲的传记里附带提了一句,说李格非有李清照这么个女儿,嫁给了赵明诚,很才华出众,仅此而已。但这更激发了我们了解她的渴望。
“千古第一才女”也姓李,和大诗人李太白一样,倘若他们生活在一个时代,会产生何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无奈,这种场景只能任我们凭空想象。李白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和卓尔不群的个性,而李清照似乎也毫不逊色,这个个性的女子用时下的流行语说,便是十分“任性”,而关乎其酒色才情的故事,则更加引人入胜……
李清照的酒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如梦令》,是其少女时代的记游之作,作者在词中沉醉,读词的人跟着为之沉醉……
“常记溪亭日暮”,首句词便将读者拉到了日落时分的溪亭岸边。青春靓丽,妩媚婀娜的词作者,酒醉忘却回家之路,以致于驾着一叶扁舟,误入到一片盛放的荷花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与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而后一连两个“争渡”,则表达着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鸥鹭吓得四散纷飞……
短短的33个字,将作者少女时期的顽皮机巧、娇憨可人展现得淋漓尽致。酒乡花海,轻舟荡漾,好一个“良辰美景莫辜负,酒不醉人人自醉。”
而在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也有对“酒醉”的描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词首一句,作者依旧是开门见山:昨夜虽然细雨如织,但风却刮得猛烈。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于是赶忙“试问卷帘人”,侍女撇了一眼窗外:“却道海棠依旧。”但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的女诗人却根本不相信侍女所言。一个“试”字用得绝妙,词人急于想知道,但似乎又不敢知道……
随即,李清照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对着侍女说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可知道,你可知道,经历了一夜风雨,海棠花怎么还可能和昨日一样呢?肯定是绿叶依旧繁茂,但红花已经凋零了。”
这首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东京。据《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记载:“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尔后,李清照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一代“婉约词宗”。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在其《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纵观李清照的词句,其着实善写“瘦”,并获得了“李三瘦”的雅号,但在这名垂青史的“三瘦“之中都离不开杯中之物……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少妇思归之词,单从字面上看,找不到一个字的你情我爱,你思我恋,但那种东篱把酒、深秋怀人的孤独气氛却浓得怎么都化解不开……
关于这首词从古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好玩的故事。据元代伊士珍的《琅环记》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就是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了赵明诚,赵明诚一方面赞赏有加,一方面又不太服气,自认为用点心也能跟老婆写得一样好。于是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狂写了三天三夜,写成了五十阕,并与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请好朋友陆德夫赏鉴。德夫看了半天,才蹦出一句话来:“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估计赵明诚听了这话之后,气得都快坐地下了。但从此再也不敢跟老婆比拼诗艺了……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李清照的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其早期作品,作于夫君离家远游之际,写尽了对夫君的思念之情,也是李三瘦中的一瘦……
清照面对即将离别的丈夫,被都懒得叠,头都懒得梳,华贵的镜匣上满是灰尘都懒得擦一下……最怕离怀别苦,但偏偏就让自己赶上了。最近“慵怠无力”,“容颜消瘦”,并不是因为酗酒和悲秋,而就是因为离愁别恨。即使把《阳关曲》这样的离歌上千万遍,也终是难留。而“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想来和范仲淹那种“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而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少妇形象却跃然纸上……
细数李清照58首词,与酒相关的有28首之多。不管是赏花时、伤怀时、诗性渐浓时,还是祝寿时、相思时、沉思默想时,感觉须臾不可离此物……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这是一首咏梅词,清照酷爱梅花的清雅、高洁,而且每每从早春时节就开始赏梅、咏梅,“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赏花、思归、豪饮……那无尽曼妙让人顿觉别有洞天……而“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更是“号召”朋友们要品酒赏梅的话赶紧来呀,说不定明天又要起风了呢……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独守空房的少妇用深杯浓酒来消愁,但没喝多少,心已经醉了。她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好不容易睡着了,但酒醒后还是一个人空对着红烛发呆……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李易安醉里插花,伤怀惜春,让人唏嘘不已……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这是近年来才发现的李清照的一首祝酒词,是其为一位名儒祝寿时所写,文采飞扬,情真意切,实为难得佳作。”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这是女词人的一首《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思亲之情,把酒洒泪,化成串串伤心诗行……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是李清照晚年时的作品,江南的早春风柔日薄,让词人心情大好。但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收复北方无望。因此,词人似乎只有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把故乡忘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字面上是在写一夜过后所烧的沉水香香气已散,但酒醉依旧未醒。而离乡之愁,亡国之恨似乎永远都消不了了……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暖日晴风,新春将至,但夫君却是身在他乡,眼前的良辰美景,酒意诗情与谁共享呢?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这是一首念奴娇,写于南渡之前。其时,赵明诚出仕在外,女词人独守深闺。虽然春近寒食,满眼间宠柳娇花,但清照依旧有些心烦意乱。用冷僻难押的字押韵做诗,饮扶头烈酒,诗成酒醒,依旧难遣寂寞惆怅。沉思默想之际,万千心事涌上心头……
长江中游,考古“挖”出一座“新”城 同穴三室合葬墓 本报记者皮曙初、喻珮 从古埃及的孟菲斯到玛雅的奇琴伊察,从罗马帝国的传奇庞贝到东方传说楼兰……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曾经有多少盛极一时的古城悄然佚失
为传承绣美千年,5月29日-7月7日,世茂·西山龙胤举办以“绣雅凝韵”为主题的姚建萍苏绣作品展,并于6月16日特邀姚建萍老师亲临现场,溯源苏绣,解读苏绣展品,完美呈现一针一线间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