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史上第一次以东坡为名的故宫大展,何以不见《寒食帖》等名迹(6)

史上第一次以东坡为名的故宫大展,何以不见《寒食帖》等名迹(6)
2020-08-27 09:18:45 澎湃新闻

苏轼、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经常聚会的地方就是王诜的西园。当时最为有名的文人雅集之《西园雅集》就是在王诜家里进行的。后世有诸多描绘《西园雅集》的作品,其中清代朱耷《西园雅集记卷》和丁观鹏《西园雅集图轴》也将在展览中展出。

八大山人,《西园雅集》卷,清,纸本,行书,纵25.4厘米,横204.2厘米

八大山人,《西园雅集》卷,清,纸本,行书,纵25.4厘米,横204.2厘米

作为文学家的苏轼:苏子作诗如见画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其中苏轼的同代人林逋《自书诗》便表达了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

林逋《自书诗》,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林逋《自书诗》,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吴镇,《墨竹坡石图》轴,元,纸本墨笔,纵103.4厘米,横33厘米

吴镇,《墨竹坡石图》轴,元,纸本墨笔,纵103.4厘米,横33厘米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