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回看《奋斗》时,我们似乎都很难想象那群人应对时代的勇气。讲述故事的那一年,北京要迎奥运了,世界金融危机还没发生,午夜的路边大排档里,人们还在高声地谈论着梦想。有太多机会等着年轻人,这是属于“80后”青春的精彩。面对所有的现实烦忧,他们可以放肆地去浪漫,也可以放肆地去忧伤。他们的奋斗是这个独特却又平凡的时代的注脚。
十年间,像《奋斗》里这些浪漫而忧伤的年轻人似乎在电视荧屏中愈发多了起来。所不同的是,“80后”初入社会的焦灼已经慢慢被“90后”社会新鲜人的好奇打量所取代。《奋斗》的导演赵宝刚擅制这类都市剧,也在此后陆续做出了不少作品,从《我的青春谁做主》到《北京青年》,话题剧不少,可再难复刻《奋斗》的深入人心。能够想见,《奋斗》的播出刚好切准了那个时代和那群年轻人心思的肯綮。它也许不那么真实,但却是现实的;它也许不那么温柔,但却是带着刺痛的。我们之所以还会偶尔想起“陆涛”式的存在,跟眼下理想稀缺与精神空洞的时代症候总有逃不开的关联吧。
本文节选自
《藏在中国电视剧里的40年》
作者:何天平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8
第27届上海电视节10日晚落下帷幕,白玉兰奖揭晓。备受瞩目的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由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摘得。于和伟、童瑶凭借在《觉醒年代》《三十而已》中的优异表现,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