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几铺有温度的壁画。通过西壁南端壁画上方留下的题记,人们得以了解岩山寺壁画创作的点滴故事。主笔金代宫廷画师“御前承应”王逵,面壁九年、呕心沥血,壁画终于完工时,他郑重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与年龄,当时的他已 68 岁高龄。他又记录下了时间——金大定七年(1167 年),这比永乐宫壁画竣工至少早了一个半世纪。
以王逵的年龄推断,他的身份很可能是被掳的北宋画院画工,这与壁画的绮丽画风十分吻合。诞生在老画家与他的助手、弟子笔下的作品,亭台楼阁、山水人物无一不美,酒楼街肆、宫廷生活皆生动传神,画面里的建筑与用器,都十分富有科学性与史学性。岩山寺壁画被誉为“亚洲第一壁画”,自有它的道理。
“公主寺”里无公主
公主寺位于繁峙县城东南14公里,是五台山重要的台外寺院之一,保存着大量明代建筑,大雄宝殿存有近百平方米明代水陆壁画,神仙人鬼济济一堂,线条流畅优美,设色华丽可观,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人物画的重要杰作。
寺院举行水陆道场,即需要悬挂水陆画烘托气氛,也有直接将水陆一切诸神绘制于大殿内的,更显壮观,公主寺的水陆画便是这种。画中所绘人物高者1米左右,矮者约60厘米,个个栩栩如生。各路神祇驾到,让他们各安其位最难。
上图为“十二相属神祇”为道教神,画家通过对其面部形象、头冠等的巧妙刻画,将12神组织在一起,与十二宫辰、天地水官等为伴。下图为盂兰盆节重要的主持神“面燃鬼王”,乃观音菩萨示现的一相,因而也称“大士鬼王”,在壁画中,按照佛经故事所载,与阿难同行。
据《繁峙县志》载,公主寺由“后魏诚信公主建,唐末唯德禅师重修”。这意味着公主寺的历史被远溯到南北朝时期。不过,《魏书》等史籍中并不见载,公主逃婚、出家、建寺等故事应为民间传说,但这并不影响公主寺名扬四方。
所谓“水陆”,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以度亡灵、救幽冥,普济一切鬼神,法会上所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即为水陆画。在公主寺的水陆壁画上,佛的慈祥、菩萨的温柔、天王将军的威猛、贵妇的矜持,都被刻画得恰如其分。画上诸人神,均宝冠花饰,犹显出节日的隆重,也映射了往昔寺庙活动的胜景。
文章选自
《中华遗产》2021年12月刊
《繁峙壁画:金墙玉壁》
撰文: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