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一项由女性首创的技术,诞生了史上最早的工匠

一项由女性首创的技术,诞生了史上最早的工匠
2021-12-16 10:10:54 文汇报

陶瓶.jpg

中国有着悠久且无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记录了许多中国制造和中华工匠的故事。《典籍里的中国工匠》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蕴涵的科技文明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典籍中的各种发明记录和工匠传说,逐一追根溯源、机趣解读,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生动、意趣盎然的科普故事,让读者在活色生香的古典文化氛围中,品味并享受到五千年中华科技文明的自豪和骄傲,并通过劳动叙事,传播中国传统的科技文明和创新成果,体现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书影.jpg

▲《典籍里的中国工匠》

詹船海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摘节选:

再也没有比制陶成就的陶器更让我们熟悉的东西了。我们现在日常家用,还是少不了陶器的在场。广东人煲老火靓汤,总是以陶罐为最佳。你到一户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农家探访,会发现屋子里坛坛罐罐还是不缺的。

即使放宽到世界范围内,这样说也没有什么问题:制陶技术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伴随着农业的发明而发明,或者说,它为农业的初生提供了条件。换句话说,制陶是全世界原始工匠的一项或先或后的共同发明。

中国经济史研究学者全汉昇说:“人类有陶器后,便可过定居的生活。”

(《中国社会经济通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

定居,在发明农业之后始成为可能和必要,而农业种植,首先需要将分散在外的种子装起来,陶器便满足了这一需要;产出的粮食,也先要储藏,才能吃到嘴,才有获得感,陶器也正好派上这个用场;定居,还需要汲水和贮水,还是用陶器解决了这一难题。过了一会儿,也就是一百年或者一千年,人类又学会了用陶器把水烧开,把生米做成熟饭,人就变得更美、更像人了。

所以说,自从人类有了陶器,实现了定居,革新了吃喝,也产生了价值观,比如:凝聚比分散要好,定居比游牧更近于幸福,而精于制作技术的人应更受尊敬,等等。

陶器.jpg

陶轮是如何旋转成型的?

人类从制作石器开始,便有了技术。无疑,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比在旧石器时代掌握了更复杂的击打和精致化的磨制成器(生产工具)的技术,但是从掌握陶技(制作生活用具)开始,技术才专业化为只有一少部分动手能力更强的人才会、才拥有,即是说,经由制陶,诞生了史上最早的工匠。

考古学家根据出土文物发现,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陶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各部落已经掌握了选用陶土、塑坯造型、烧制成器的技术流程,以及在陶器表面绘画和纹饰的精细工艺。

相信制作陶器的手艺大部分朋友都不会陌生。在你所在的城市,总会有一些陶艺坊,专供你带着小孩子去做一番亲子之“玩”。恭喜你,当你带着孩子走进陶艺坊,就已经置身于5000年前的劳动现场了。

陶艺师教你把已经和好的陶泥拍压在陶轮上,脚踩开关,陶轮逆时针旋转,你用左手手掌稳住泥坨,并使它始终处于轮盘的中央;右手掌托住泥坨的右边,拇指则从泥坨的顶部往下按出一个窝口,并蘸水润泥;陶轮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泥料都向周边甩离,同时根据你的意念,右手从食指到小指四指都从泥坨顶部的圆窝里向下、向外巧妙地抹着和掏着,使窝口变大,不时蘸水润泥;陶轮旋转,现在那被双手围拢的泥坨早已不是泥坨,而是变圆升高为一个杯或壶的形状,同时里边已经中空,已经接近于一个杯或者壶了……

这种效率较高的陶轮拉坯成型技术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现在我们尽可以通电转轮,当时没有电,陶匠们是如何使陶轮旋转起来的呢?那是需要一对轮盘,装在一根轴的两端,直立竖放在地,一轮地下,一轮上边,陶匠们需手脚并用,用脚转动地下的轮盘,带动上边的轮盘随之转动,置于其上的黏土就变成器物了。

转轮制陶,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慢轮,后来是快轮。快轮制陶由两人合作,一人专司转动。

转轮制陶.jpg

▲转轮制陶

在转轮制陶或陶轮拉坯制陶成型法之前,是效率要低很多的泥条盘筑成型法。陶艺坊也会教你的孩子试这种方法,专心体验那种更接地气的慢过程,并追求成器的古拙。这种慢和拙,实际上却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

比这种方法更慢、更需要技巧的当然是直接捏塑成型法。最初,先民们是根据葫芦的造型捏出陶器的。所以葫芦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含有几分神秘的创世意味。

以上是成型。其实在此之前的采土、淘土、炼泥、和泥、揉泥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大致来说,陶土是要那种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黏土,并且要含铁质。土要淘洗去掉砂质和杂质,还要细细地过筛,像罗面一样;泥要和得匀匀的,比手擀面的和面还要讲究。

为何那些古老的陶器都像女性的乳房?

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可以概括上述技术的过程和精神。我在后边的章节中将说到,女娲炼石补天是对中国传统冶炼技术的“神话反映”,所以其抟土造人的传说正好就是对我国最早的工匠们制陶技术的反映和一种变相讴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将这8个字叙述在一起,大约需要3000年时间。

通过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已见端倪,制造陶器是一项母性的工作。的确,很可能,因为男人们忙于渔猎,最初发明和从事陶器制作的是部落的女人们。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在《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中信出版社,2016年)

一书中的一段描述,很支持我的这一想法。她发现,很多陶器那种鼓鼓的样子很像女人的乳房。她充满想象力地描写道:

女人们坐着,手里拿着柔软的泥,怀里抱着孩子。这些陶器制作者把自己的陶罐的形状做成养育生命的乳房是相当自然的。在这些妇女内心难道不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崇拜,一种对自己能生育很多孩子的躯体的快乐和满足吗?否则她们能制作出这样的容器吗?

而女娲正是根据自己的样子造出了最初那些人。

林西莉举陶鬲(lì)为例。鬲是有中空三足的炊器。其造型设计颇富匠心。中空的三足从身部自然过渡而出,仍然是内部容积的一部分,可以多盛汤液;同时三足可立,其下留出加热的空间,且比起“平底”来,由于三足的延伸,加热面积更大,可以快速煮好小米粥什么的。正是这鬲的三足,林西莉发现,圆而丰满,特别像哺乳期女性的乳房,进而发现许多陶器都有这个突出的特征,“陶器越古老,这种特征越突出”。

陶鬲.jpg

▲陶鬲

鬲是陶器丛林中辨识度最高的陶器,样子也最亲切可爱。沈从文也说过:“中国有代表性的史前陶器,是三条胖腿的鬲。”黄河、长江、珠江……我在祖国三大流域地区的大小博物馆里,均看到鬲的丰富陈列。那时人类相隔在不同区域不能往来,却不约而同地塑造出同样的器物,或者以才学会直立行走的两条腿跋山涉水,进行着跨地区的互鉴沟通,从而使器物趋同、文化趋同。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鬲的三足后来变成了实心的,就是鼎了,陶鼎;陶鼎又演变为青铜鼎。

林西莉认为,到了陶轮成型技术普及后,男人也成了陶器的制造者,容器的女性特征就慢慢弱化。她的意思也是说,原初的鬲,都是妇女们用手捏出来的。

今天我们视野中的陶器,不过坛子罐子缸而已;走进博物馆,见我们古人所制造的陶器,却是非常复杂多样,看见它们的样子,我们往往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而写下它们的名字,却又往往不认得那个字。

关于陶器及其制作,可以说是典籍记载最少,而出土实物最多。每一个地方的博物馆,作为人类早期历史的陈列,无不以林林总总的陶器予人以深刻印象。作为一种“土制品”,陶器是最具永垂不朽的性质且迄今仍具有实用价值的人工器物。一件七八千年前的陶器仍然具有盛装家中黄酒或小磨香油的功能。

作者:詹船海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