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京城惬意“辞青”:郊能丹碧人能暇

2017-10-19 15:05:02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明代诗人叶仑在《秋游香山寺》中写道:“秋老香山路,高深霜叶迟。日窥林内暝,泉涤石中奇。”于奕正在《来青轩》中写道:“四山秋色重王言,青翠巍巍捧一轩。叶渐有声霜待老,僧能无语梵应尊。”周之茂在《香山寺》中写得更加详细:“老树引年三代色,危岩亏日四时寒。登临不尽寻幽意,寻去无愁石路难。”在诗人的笔下,香山的红叶会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风动红叶使秋天的山色成为有声的画卷,的确令人神往。

明清以前的北京人秋天赏红叶,地点比较单一,除了西山,尤其是香山,基本没有别的地方。现在的香山公园,在清代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的静宜园,一般老百姓是进不去的,但西山的寺庙比较多,静宜园南面的香山寺是开放的。

据清代人《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当时北京人赏红叶称为“辞青”:秋日,“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一带看红叶……谓之辞青。”到清末时,秋天登高望远、观赏红叶已经成为民俗。

当时,北京人观赏红叶的方式以结伴进山,相约住寺为多。因为交通不便,从北京的内城到香山坐骡车要多半天。那会儿的香山没旅馆、饭店,所以为赏西山红叶,一般要在寺庙住几天,这样正好可以观赏到早、中、晚几个时段的秋景。这些,我们从明清文人留下的大量诗作当中可以体会到。

到了民国初年,秋天的西山红叶在文人墨客的渲染下,渐渐成为北京秋天的著名景观,赏红叶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1966年秋,陈毅元帅在报纸上发表了《题西山红叶》诗。全诗如下: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