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纪录片《极地》:普通藏人,认认真真地活着

2018-01-19 11:12:04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但曾海若不想将《极地》拍成另一部《第三极》,他的想法是:《第三极》更关注自然,《极地》要更关注人。此外,与《第三极》相比,《极地》中应减少背景性的信息介绍,重点放在人物故事本身。

他在筹备《极地》策划案期间,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将策划越写越像《第三极》,他的个人兴趣点不断牵引他到“自然”而非“人”上。

于是,曾海若决定另找人拍摄。他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人选是导演程工。程工拍摄的西藏题材纪录片《进藏》让他印象深刻,“其实它商业味挺浓的,有一个汽车广告的植入,但做得非常生动,里面塑造了很多个不错的人物。”曾海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几天以后,曾海若从苹果社区驱车2小时,在北京西五环的中间艺术区见到了程工。他看到程工文着花臂、留着大胡子、包着头巾,头发扎成发髻,闪过一个念头,“这人跟我也差别太大了”。

巧的是,这一天程工刚刚完成《进藏2》最后一部分的剪辑。在程工的工作室,曾海若看了一遍《进藏2》,曾海若觉得无论是影像风格还是叙事语言,都与自己的作品差别极大。“我做电视出身,学的是BBC那一套,但程工有很强的电影感。他身上有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与我不同的东西。”

他问程工有没有兴趣拍摄《极地》?“只要西藏的题材我都有兴趣。”程工说。他又问程工有没有时间,“只要是西藏的题材我都有时间。”程工回答。但曾海若没有立即把片子决定交由程工拍摄,“唯一犹豫的地方是,我觉得怎么也得再见几个导演再定吧?”曾海若回忆。

西藏对程工有特别的意义。

1990年,程工18岁,由于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他心理负面影响极大。父亲为了帮他渡过难关,带程工从成都沿着川藏公路徒步、搭卡车去西藏。程工如此描述这次18岁的西藏之旅带给他的影响,“很痛苦,这种痛苦完全是生理上的痛苦,痛苦之后就会特别释怀”。而他的父亲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帮助他,是因为自己18岁时也曾走过川藏公路,那是“文革”最火爆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藏拯救了程工。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