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纪录片《极地》:普通藏人,认认真真地活着

2018-01-19 11:12:04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几周以后,曾海若又见了两三个导演,最终决定还是由导演程工拍摄《极地》,自己担任监制。“回想起来,后来再去选择别人是没有必要的,当我第一个想到程工时,其实潜意识已经帮我做出选择。”曾海若说。

在选取拍摄对象上,《极地》的执行导演张祎的记忆中,确定了这样一种筛选逻辑:极端环境下极致的生活方式。此外,剧组共同制定了几个大致的拍摄范围,比如拍摄能分别体现西藏与外界交流、对藏区传统的守护,以及当地年轻人面貌的内容。

摄制组根据此前在西藏拍纪录片积累的资源,以及找作家、学者、旅行家沟通,制定出了约20个初步的拍摄对象。执行导演张祎的记忆中,最初策划的方向还是有点偏向科普性质的纪录片,“人物还有一定的标签性质”。

此外,曾海若和程工都很喜欢法国纪录片《人类》。他们计划借鉴《人类》的形式,拍完每个人物故事以后,再对人物做一个采访,让人物对着镜头诉说他们的愿望与遗憾。这便是《极地》每集最后人物自白的想法的由来。

介入被记录者的生活,启动故事

2015年圣诞节的前一天,30人左右的《极地》摄制组团队飞抵拉萨。此前计划中拍摄的人物,常常因时间等原因不能顺利拍摄。因此,最初阶段,他们主要通过当地的作家、媒体人、诗人,以及有私人关系的朋友,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平均每天见3~5个人。

那曲的一位人类学博士,为他们介绍的第一个拍摄对象:格拉丹东雪山下的安多县,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村庄中的一对夫妻。妻子卓玛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她很害怕。父亲迪迪带着小两口在神山下点起桑烟,祈求神山的庇佑。

在拍摄团队工作的同时,有一个4人组成的调研小组,负责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他们的选择方式,是先按照文化、历史的角度圈定一个群体,再在其中找到最有故事的人,“像藏医、面具、木锁,仅仅是人物的载体,重要的不是载体本身,而是进入载体背后的人物”。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