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浙江小百花创新发展的样本意义

2017-03-23 16:05:4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江南好人》

整观小百花这一路走来的各种实验和创新过程,其更重要意义在于,我们今天如何把越剧这个传统的剧种,带到当代?也就是说,传统到当代的跨越,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实践过程,需要一次一次的艺术突破,形成对业界和观众的一波又一波的观念冲击,坚持艺术的创新接力,才会带动观看者的接受力转型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小百花的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种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所产生的鲜活,和同观众的当代体验予以对接的艺术当代性,这大概就是茅威涛和她的主创团队一次次前进的路标。当然,有一些曲目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善和打磨,但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实验是成功的,这已经被当代观众热情的欢呼声所证实。

同时,我们可以和茅威涛、郭小男就艺术创新中的艺术话语和技术表现的更多选择和可能性问题展开讨论,因为,在小百花的创新实践中,一再触及这个基本的艺术命题。艺术从古典走到当代的历史过程,揭开艺术的表面形式,其实走的就是一条远离身体再回归身体的路径。架上绘画从平面到立体,再到抽象,到多媒体,都是在寻找和建构一条与身体感应更为贴切、更加真实、更加完整的艺术传导通道。而越剧作为舞台艺术,其物质本质是空间的,这个由物理和心理共同建构的空间,如何在舞台表现的空间中体现时间性?传统曲目的选择,基本是授予观众能轻松攀援的故事脉络完成简单叙事。当我们如今身处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社会的二元价值观被多元价值观瓦解,不断分化又不断聚合成为社会群体的基本组合方式,这种开放性和闭合性的轮番转换,使得小百花面临的是当代戏剧形成两极分化的现实,先锋戏剧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走向哲学化表达;而面向大众的中国戏曲,却更多的是以回应艺术的娱乐化市场需求为己任。而小百花的实践中,让我们看到了这两者的有机平衡。

说到底,舞台表演本质是人的表演。表演者最本质的表演元素是身体,无论是说、唱、舞。因此,对应当代观众最直接的通道是感官化的体验,这也正是小百花实验中已经形成的新话语方式。创造能让观者在你构建的、形象与声音组成的艺术现场,不断进行愉悦地来回旅行的可能性,并在创造者和接受者的艺术交互中,重建艺术化的生活真相,越剧艺术才能弥久常新,保持活力。

《二泉映月》

观众是一泓流动的水

郭小男说观众是一泓流动的水,形象地说明了观众群体构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传统与现代的观众身份识别,也是动态和分众的。而我们所处的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混合的中国当代社会,因此,我们面对的也将是一个生活、艺术观念混杂的观众群。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正在不断改变和加速创造观众的新的人生体验和美学趣味,随之造就了观众兴趣快速转移的能力和方式,虽然,抱残守缺是一种观众状态,但喜新厌旧更是当代市场消费的典型特征。

由此,当代艺术的审美特点之一,就是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都会以他们自身的方式来感应艺术的美感,他们通过艺术观赏,需要找到他们与艺术之间、能够共享或者是可以分享的那部分人生经验和艺术趣味。这种艺术消费的基本市场需求,恰好与茅威涛和小百花追求创新变化的气质相吻合。

如果我们把出生于40后、50后、60后界定为越剧传统观众,而把70后之后的年轻人视为现代观众,其实,这两大消费群体,除了生理年龄有明确的分界,其他方面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从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行为来看,其内在动力来自精神状态,生理年龄并不是唯一的分界主导动因。传统观众也不断分化重组,他们的话语方式和判断方式,与时代发生着同步位移,只要给他们时间适应,接受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必然的,而且,所谓的传统观众,由于各自的心理开发程度不同,也会产生超越生理年龄的心理层级,喜欢经典和接受先锋完全可以并存。而当代年轻观众,兴趣转移和兴趣发生的不可捉摸,对他们最合适的吸引,就是把审美的观念性和知识性,通过感官性体验来完成。听和看的感官交互性产生愉悦感,能到达内心,完成身体和心理感受的一致性体验。

好看好听的感官化体验,依然是戏曲艺术的基本要求。艺术品位和艺术判断就潜伏在这种感官体验之中。从艺术观赏的本质体验上看,只要你对艺术保持足够真诚,对曲目精益求精,观众是抛弃不了的。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观众也在不断进步和调整,不断分化组合,观众永远在流动和重组过程中。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