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青花之上的“苏堤春晓”

2017-08-02 15:04:48    收藏快报  参与评论()人



残存的画面,直径大约还有13厘米,画的山水景观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让人马上想到了杭州的西湖。画面中作为背景的是一大片水域,水中间有一条横贯东西的长堤,长堤上有四座拱桥。如果不残的话,长堤上估计有六座拱桥。这不正是西湖中有六座桥的苏堤吗?

“苏堤”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当年在杭州做太守时,疏浚西湖,以湖中葑泥堆砌而成的一条堤。这条堤横卧西湖中央,可供游人行走。全堤设置六座桥,以便两侧湖水流动和游船过往。堤上则种植桃树和柳树,每逢春季,桃红柳绿分外妖娆。苏堤从南宋起就是游人十分喜爱的游春景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苏堤春晓”,位居“西湖十景”之首。明清时,“苏堤春晓”仍是西湖最有名的景点之一。瓷画作者以它代表西湖美景,不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苏堤春晓”这样一个著名的景点,在小小的瓷盘上应该怎样展示呢?细看画面,我们能发现作者有许多巧妙的安排。

首先,着力刻画了游客人物。残缺的画面中有四个点景人物,从左到右,第一个人在悠闲踱步,第二个人在策杖行走,第三个人在信马由缰,第四个人在驻足观望。这不同的人物,显示出游客有不同的年龄、身份和游湖方式,很有代表性。这样的游客人物,其实有暗示游人如织的作用。

其次,突出地画了堤上的桥。作者画的桥有些过于夸张,桥的跨度甚至比桥与桥之间的堤身还长。这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六桥是苏堤的主要特征,人们看到夸张的六座桥就会联想到这是苏堤。同时,夸大桥的存在,也有利于展示每座桥上游客的形象。

其三,强调桃、柳两种树。瓷画虽然缩短了苏堤堤身的长度,但堤上独特的桃树、柳树仍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两种树是“苏堤春晓”景观的又一重要特征,所以每一段堤上都画着盛开的桃树和柳树,使得全堤充满了春的气息。盘子的下端有一些湖岸边上的树冠,细看也是桃、柳两种树,进一步加强了画面是春天西湖的印象。

最后,湖中有两条船摆在显要的位置。古代游西湖,最有味道的应是游船的使用。瓷画画面中这种带篷盖的小船,可以打开篷盖赏景,也可以关上篷盖遮阳蔽雨,特别适合游客在湖中泛舟游玩。因此,画上这样的小船,可把“苏堤春晓”景色衬托得更加美妙。

从上面四个方面看,整幅瓷画都是围绕着“苏堤春晓”这个主题来做文章的。由于细节选择精到,布局繁简得当,从而画出了一幅很有个性特点的风景瓷画。

明代大约从成化开始,随着园林文化的兴起,瓷器上园林题材的纹样就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到嘉靖、万历年间,社会上观赏园林的趣味出现了新的趋势:一个是追求小型化。这导致民间涌现出大量精致的盆景作品,可以放在庭院,甚至室内观赏。另一个是追求大型化,利用大自然原有条件加以改造,做成山深水阔的区域景观。这两种园林赏玩新趋势,在明末清初的瓷画中都有大量展示。

清代康熙年间能够出现《苏堤春晓图》这样的瓷画,一方面是社会进入稳定繁荣阶段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景观瓷画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新品种。从发展规律看,西湖的“苏堤春晓”属于自然山水与微型盆景相结合的产物,或者说是大型山水盆景化的结果。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康熙瓷画工匠巧思连翩,将西湖美景浓缩于方寸之地,无疑是风景瓷画中值得赞叹的上乘之作。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