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2017-09-04 10:06:05    拾文化  参与评论()人

大刘是个甘于寂寞的人,

起码他还不太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

哪怕再多人用金钱诱惑他。

他说自己身上没有那些我们期待的精彩故事,

我不信!

·壹·

《三体3》像一场地震,

把以前的“科幻”都震碎了

“我们以前写的那些东西——至少是绝大多数,在《三体Ⅲ》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我们的确是不敢搞科幻了。”

——科幻作家韩松

黑暗森林法则,猜疑链,技术爆炸……《三体2》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们对《三体3》的期待推到了顶峰,结果没让我们失望,第一个收到书稿的编辑姚海军表示——

“完全超出了人的这个预想,他能爆发成这样子。”

虽然《三体3》的缺点依然是文学性不足,但它密集的概念简直让人在看书时兴奋到战栗!!

尤其是那饱含深意,精妙绝伦的三个隐喻童话,直到现在还被人不断拿出来讨论解读。这里的链接是三个童话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5821c0100upc1.html(请自由复制)



《三体》系列也因为《三体3》的问世,在国际名声大振。

“中国的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法兰克福书展的海报上这样介绍刘慈欣。《2001太空漫游》是阿瑟·克拉克广为人知的作品,他被称为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

去年《三体》英文版在美国科幻文学大会上得到了“雨果奖”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冬天在夏威夷度假时,就随身携带了英文版的《三体》。

2011年,雷军向人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就是《三体》,加入讨论的还包括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如果不熟读《三体》,几乎无法参加那几年的互联网大会,因为那里充满了刘慈欣创造的名词: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思想钢印、猜疑链、降维攻击……《三体》几乎成了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圣经。

刘慈欣也受邀参加了那次大会,然而他却表示“关于互联网,一句话都听不懂,只能跟着嘿嘿笑”。



《三体》这么红,其实刘慈欣本人没什么太大波澜,对他而言,这种火爆,只是“赶巧了”,第三部出版时,正值微博全盛,那么作为话题,,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也不是不可能。

大刘这么说,不是故作镇定,而是真的平常心,这么多年,他的“普通工程师”人设不倒,即使是红透半边天的现在,也依然选择做一个沉默的宅男。



·贰·

我爱科幻,

但我有自己的生活

大刘到底有多平常心呢?

在刘慈欣接受《人物》杂志采访的时候,他说起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出席雨果奖的颁奖礼(以下部分摘自《人物》杂志)——

8月份的雨果奖颁奖礼,刘慈欣给组委会发了封邮件,问人家,是不是一定要过来参加?对方的答复是:不一定,照您的意愿来。

几方面一合计,刘慈欣决定不去了。8月23号《三体》被宣布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时,这个地球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正在他生活的小城阳泉一条泥泞的路上开车。

《科幻世界》的编辑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听了挺平静——对于得奖,也对于没去现场这事。几个小时后,平静被打破了。

他上网,看到颁奖礼上《三体》获奖的消息是由美国航天局宇航员 Kjell Lindgren 从漂浮在地球之外350万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里用视频连线宣布的,他坐在电脑前,「说不后悔那是假的」。



《三体》英文版译者刘宇昆代为领奖

对于科幻界如此重大的奖项,大刘居然心大到选择了不出席,这事儿谁听都会惊奇,但如果你回头看他走过的路,又会发现,没什么好惊讶的。因为他甚至连自己的科幻之路,都走得断断续续的。

我们来看一个刘慈欣09年以前作品的时间表,注意,是创作时间,不是发表时间——



刘慈欣的第一部作品是于1985年创作的《宇宙坍缩》,而后,除了《微观尽头》,他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行什么科幻创作。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阻止了他10年的写作道路?

其实真没什么大事。

1987年以后,日子仿佛过的飞快,一转眼就是7、8年,1994年,刘慈欣结婚了,小日子滋润幸福,生活也愈加稳定,看看自己似乎也不缺什么了,家庭幸福工作安稳,满足之余,他终于想起了自己的精神追求,1997年,刘慈欣又重新拿起了笔,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因为时隔太久,写完小说的刘慈欣居然不知道该投给谁,毕竟十年时光过去,曾经的平台已经发生了巨变。

最终,1999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处女座《鲸歌》,这是他在1979年开始科幻创作以后,时隔20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很多人问大刘,为什么对自己的创作,这么不上心,大刘表示,自己就是个爱科幻的普通人,写科幻就是爱好,不为出名不为牟利,当然是以自己的个人生活为主。

·叁·

离开科幻,

大刘只是个安静的工科宅男

不是商人,不炒作,不出风头,这就是大刘。

《人物》杂志给他的定义是“装在格子衬衫里的人”,而大刘自己则说,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工科男”。



“我的文笔太工科男。”

大刘总说自己不懂文学,一般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都会强调自己出身于正统的“科幻迷”,和文学没什么关系。

“不小心”把卡夫卡所有的作品都看完,也叫“对文学不太懂”?

只能说,刘慈欣的阅读都是有针对性的,相对喜欢深沉的作家,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博尔赫斯……甚至他最爱的《1984》,他也坚持认为那是科幻小说。

刘慈欣急迫的想要创作给人思考的文字,是比文学更宽阔的领域,不仅仅是炫目的文字而已,那是一整个新的世界,那就是科幻。



低调又可爱的大刘

大刘是个很低调的人,关于写作这件事,他所工作的娘子关电子厂,根本没什么人知道。

刘慈欣将他的这个爱好,小心翼翼的掩盖起来了,他不希望任何人知道。

甚至有一年在华语星云奖上,他还编过一个剧本,虚构了一个把科幻天天挂在嘴上的年轻人,并轻微地讽刺了他。

他的低调是有原因的,因为大刘说过,自己有着常年在大型国企的惯性思维,在这里,出错可以被容忍,却不能容忍一个人的狂妄,幼稚,和不成熟。

但时不时的,大刘又会表现出来一些可爱的“不成熟”。

这里引用知乎用户@小雅shin 的自述——

采访结束后签售,突然听到主办方说:刘老师现在要去下一个场地做活动,大家去下一个场地吧。

话音落,大刘还在原地坐着,看样子是想多签几本书。我凑过去,想把书递过去,一个看似很像主办方的猥琐男一脸正义挡开我的书,说:“刚说了不签了,刘老师要去另一个场地了。”

我把书收回来,其他书迷也收了书准备走。这时,猥琐男突然掏出一套《三体》放在大刘面前说:“刘老师帮我签一下吧!”

当时所有人一脸蒙逼,你不是主办方吗?

这时,大刘看着他收起了钢笔,说:“你刚跟人家说不签了,那就不签了,走吧。”

这就是真实接触之后,鲜活灵动的大刘,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无趣,也不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刻板。



“我是你的破壁人”——刘慈欣给知乎用户留下的签名,版权归该用户所有。

·肆·

大刘不是真的没有故事,

他只是在以科幻之名写人性

虽然刘慈欣一直在各大采访中坚持强调自己是个没故事的人,但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故事。

刘慈欣1963年出生,三年后,在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因为某个政治动荡被下放到山西阳泉,成为一名煤炭旷工。关于这件事,因为在那个时代太普遍了,所以“没什么可说的”。

跟随爸爸在煤矿的日子,被大刘写进了科幻小说《地火》中,《地火》主人公的名字叫刘欣,只比刘慈欣少一个字。他在小说中写道:

“啊,爸爸的矿山,我的矿山……”

那段下放的日子,分明真切的留在刘慈欣的记忆里,所以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吗?《三体》小说中,因为这场运动,整个银河系都毁于一旦,这样也是内心毫无波澜吗?

但是大刘不明说,他让我们猜。



《三体》同人歌曲,讲述第一部红岸计划中,叶文洁的心声。

无论大刘再怎么粉饰太平,当时他们被下放的山西阳泉,都是“武斗”的重灾区,充斥着各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惨剧。

父母担心刘慈欣的成长留下阴影,一度把他送回了河南农村老家,在那里,有一个夜晚让大刘记忆深刻——“那一年我七岁。”这段回忆被大刘记录在了《三体2》英文版的后记当中,那是一个暖和的春夜,大刘和全村人一起在池塘边仰望星空,看到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东方红一号。

“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记忆深刻的,是我肚子中的饥饿。”

从那一刻起,大刘爱上了科幻,开始绞尽脑汁地寻找科学书籍,反复研读,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他感到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甚至体会到了一种吸毒般的快乐”。

就这样,人造卫星、饥饿、东方红、银河、武斗、成分、凡尔纳、光年、——这些相去甚远的东西纠缠在一起,构成了刘慈欣的早年生活。

如果说这还是“没有故事的简单的生活”,我想不出怎样的经历才算波澜和精彩。



照片由《人物》杂志拍摄,版权归杂志所有。

刘慈欣的经历都被刻画在自己的文字里,《赡养上帝》中,那位上帝文明的老人被分配到中国农村赡养,农民们对科技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妥协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乡村教师》中,寄宿的孩子们开学时背着米或面,娶不起老婆,每天喝酒赌钱等待救济、目光呆滞的农民们……

这哪里是科幻,这分明就是纪录片!

刘慈欣太了解中国了,或者说,他太了解中国的底层。

这样有故事的人生,决定了刘慈欣写不出风花雪月的视角,他是把科幻放到人群中去写的,这些科幻,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他笔下接受考验的人性和道德,根本就是出给每个人的题目。

大刘说自己很羡慕《量子力学史话》的作者曹天元,那位神秘的作者除了名字什么也没暴露,牢牢地躲在书背后。

可是大刘没办法什么都不管,被推到了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不能安宁。

但出名之后的纷纷扰扰,居然都被刘慈欣处理得井井有条,或许,这就是一个理工男最智慧的平衡之道吧。

- END -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