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唐诗中的“龙兄鼠弟”现象

2017-09-08 09:04:30    新浪博客  参与评论()人


丁启阵

 

上世纪八十年代,好莱坞导演伊万·瑞特曼执导、阿诺德·施瓦辛格、丹尼·德维托等主演的电影TWINS被翻译成《龙兄鼠弟》;九十年代,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拍摄的电视剧《追日者》(万梓良等主演),又名《龙兄鼠弟》。龙兄鼠弟,都被用来比喻同样的血缘(细胞)诞生的生命体在形貌、命运上却有着巨大反差的现象。良者如龙,莠者如鼠,有云泥之别。

 

其实,龙兄鼠弟现象,不光是人类血缘关系中存在,艺术创作中也普遍存在。在中国古代诗歌巅峰时代唐代,一些优秀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就有这种“龙兄鼠弟”现象。这里,我举三位诗人的四组作品为例,来说一说。

说起王之涣,大概很多人都能马上背诵起来:“黄河(沙)远(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沙),白云,孤城,高山,在那辽阔、旷远、荒凉、寂寞的西北边疆,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在诉说着分离的哀怨;而比哀怨者更加悲惨的是玉门关以外无人关心的人们,那些被朝廷遗忘了的戍守边关的士卒们。毫无疑问,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边怨诗”,家喻户晓。

但是,这首作品的“孪生兄弟”,不要说家喻户晓、背诵,恐怕连知道有这么一首作品存在的人,都不是太多。诗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首作品之所以默默无闻,主要原因是宏大叙事、官方立场、缺少感情。单于、天子、祭祀、神武、和亲都是些大而空洞的词语,不生动,不感人,给读者以假大空的感觉。换个说法,“黄河(沙)远(直)上白云间”那首表现了民间真实的哀伤感情,而“单于北望拂云堆”这首则反映了朝廷的思想立场。

跟王之涣的《凉州词》相比,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知名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妇孺皆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故乡情,儿童趣,多么简单,多么有趣!而同诗题的另一首,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客观地说,这首诗也是相当不错的。前两句,人生感慨自然真实;后两句,画面非常美好。但是,比起前一首来,这一首却少了乡情和童趣,不那么好玩了。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是一口气写了两首的。但是,广泛流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七言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的好处,在于以简约而夸张的语言,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光影之美(日光,紫烟)、形状之美(挂前川)和气势之美(飞流直下,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第一首,诗意跟第二首颇有相似之处。请看: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诗中,语言的夸张丝毫不亚于第二首,描写细腻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篇幅长、字数多,内容比第二首更加丰富。这一首输给第二首的地方是,没有第二首言简意赅、明白晓畅、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诗歌的传播,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比长篇冗繁、佶屈聱牙的要有优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李白同一时期写蜀道之难的作品,《送友人入蜀》和《蜀道难》,就正好相反:简短的知者较少,繁复的千古传诵。

《送友人入蜀》只有五言八句,四十个字而已;但《蜀道难》却有三百多字。字数比接近1:10。但是,前者少有人知晓,而后者却有不少人能倒背如流。《送友人入蜀》诗如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诗写蜀道难行,跟《蜀道难》的路数有相似之处,都使用夸张修辞手法,都有告诫关心朋友的意思。但是,李白独有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铺张扬厉的语言、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等艺术特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的《蜀道难》做到了。因此,《蜀道难》成为李白的代表作,成为古往今来不可方物的诗歌奇葩,以至于不少文学史家认为它是代表唐朝诗歌最高水平与成就的作品之一。

文学史著作,只谈论“龙兄”,不谈论“鼠弟”;历代诗歌选本,只选“龙兄”,不选“鼠弟”。我认为,古代诗词方面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不妨把阅读范围扩大一下,把“龙兄”“鼠弟”参照着读,仔细体会龙之为龙、鼠之为鼠的道理,也不失为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龙兄”“鼠弟”参照着读,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快速、有效途径!

                                                       2017-9-5

关键词:诗词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