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是六年前的“老”电影了。难得的是以时下眼光观之,也毫无灰扑扑的过时感。这部影片原是作为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献礼片而拍摄,事过境迁,当然不好旧事重提,海报上的宣传语也换成了“只问深情,无问西东”,简直让人要误以为是一部纯爱片。电影发行方找来王菲献唱同名推广曲,在网络上引起一定的热度,也仍然是把电影按照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片来宣传,未免委屈了影片本有的气韵和格局。
《无问西东》海报
电影的演员阵容,不论是放在拍摄时,又或是放在当下,都称得上是重量级的一时之选。作为一部“出土”影片,《无问西东》的意义倒不只是“考古”上的:尽管影片对部分演员职业生涯特定阶段表演风格的影像资料留存相当难得——尤其是《最爱》(2011年上映)之后、《一代宗师》(2013年上映)、《太平轮》(分两部先后于2014、2015年上映)与《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年上映)之前的章子怡,《色|戒》(2007年上映)之后的王力宏,以及《中国合伙人》(2013年上映)之前的黄晓明。
演员如果有志于表演艺术,职业生涯诚然可以漫长,角色却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岁限制。《无问西东》记录下的恰是以上几人作为演员而非明星,兼具青春少艾与演技渐趋成熟稳定时期的一段时光,即使未必是“最好的时光”,也终究是再无复现可能。
电影错过了原定的献礼“正日子”,同样未必是坏事。票房成败尚属其次(尽管从影片上映首次日的口碑和票房走势来看,《无问西东》绝对是一月电影档期最大的一匹黑马),甚至影片成功调动到多少观众潸然泪下也并不重要(影片最大的败笔反而正在于此)。
电影剧照
《无问西东》的宝贵之处和勇敢之处在于叙事触角所伸向的民族记忆极深幽处与极痛楚处,即使是轻轻触碰后的旋即收回,也足以让影片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霸王别姬》等影片遥相呼应,并与另一部仍在上映的影片《芳华》一并构成对迄未远去的民族记忆的再唤醒与再审视。这种再唤醒与再审视尽管仍有再商榷的余地和必要,迟来的发声也还是好过失声,至少证明这个时代电影人对历史的投注与反思,一直在场,并未缺席。
影片当然不是没有问题。叙事编排和剪辑、配乐上的失误,极大拖累了影片质素。电影在审美能力和执行能力上波动起伏,状态极不稳定,好的地方好到让人击节叹赏,坏的地方也坏得异常恶俗。导演兼编剧的李芳芳,经验还是有欠老成,让影片有佳章,无佳构。
李芳芳年少成名,《十七岁不哭》的电视剧比原著更受欢迎,除了影像在视听感染力上的先天优势,也得益于改编过程对散文集内容的整合梳理,即使编剧便是作者本尊。
《无问西东》用两个多小时电影的时长,塞进四篇小说的体量,故事文本又参差不齐,多少还是任务艰巨。电影的多段叙事,即使不是故弄玄虚,草蛇灰线,埋伏得也还是太隐晦牵强,未免让观众看得吃力。
电影对四段故事的顺序编排其实颇为讲究,大体依据故事的年代背景,先由近及远完成前半段剧情的倒叙,再由远及近完成后半段剧情的作结。张果果(张震饰演)的本世纪一零年代叙事成为全片起首,随后是陈鹏(黄晓明饰演)、李想(铁政饰演)、王敏佳(章子怡饰演)三人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叙事,再随后是沈光耀(王力宏饰演)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叙事,吴岭澜(陈楚生饰演)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叙事则最后登场。以上是“前情”,诸人生平的“后事”,则是对上述倒叙的严格反向。
电影看上去交叉剪辑繁复,其实异常规整。与《云图》的拼贴式(collage)剪辑手法类比,是只得其皮相而不得实质。《无问西东》的叙事剪辑策略,更接近于2002年的美国女性题材电影《时时刻刻》。
《时时刻刻》故事跨越三代人的时空,相联结的纽带是第一代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作品《达洛维夫人》;《无问西东》故事跨越四代人的时空,相联结的纽带则每随代际转换而相应更迭,飘忽不定,是中国文学传统里穿插藏闪的技巧。不过搬演到电影里就十足考验编剧功底。《无问西东》的四段故事发力不匀,加剧了这一问题。起首的张果果一段故事,笔力不逮,藏锋又太深,影响观众对电影的整体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