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2016-07-13 09:07:29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万物皆偶小物件可以讲述国史

◎草帽君

作为第七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开启“聚焦·立陶宛”单元的两部作品,立陶宛方桌剧团带来的《鹳的礼物》和《方言盛宴》,以“物件戏剧”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东欧小国的深厚戏剧传统与魅力。万物皆偶,“物件戏剧”基本可视为偶剧概念的一种延伸,它更强调运用日常的物件,同时也需要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一起来完成演出。

在《鹳》与《方言》两剧中,立陶宛艺术家借用木棍、毛毡、木质农具、半身人形雕塑等等物件,在剧场中讲述立陶宛的民族传说、童话寓言。从立陶宛到中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此次演出虽然无法达到其与立陶宛观众在认知与情感上的共鸣程度,但就现场观感而言,即使没有字幕,只借助简单的剧情提示,在场的观众、尤其是孩子们,依旧被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吸引,积极调动着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去想象、理解舞台上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方桌剧团带来的这两部作品,在为我们用“物件”讲述、分享立陶宛民族寓言传说的同时,也在向我们展示这个国度舞台语汇想象力的“寓言”。

立陶宛是个以天主教为主的信仰之国,首都维尔纽斯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1/40)的城区里就分布着四十多座教堂,而其近代不断被侵占的历史,也驱使着立陶宛人民对民族、身份认同的渴求,并成为了其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陶宛的剧场里始终保留着一种对自由、浪漫的希望和追求。不论是《鹳的礼物》中对鹳和命运的信仰,或是《方言盛宴》中演员不断抬头对雨水的祈求,都是这个国度民族文化的自然流露。

《鹳的礼物》取材于立陶宛的民族传说,作品以40分钟的时间讲述以白鹳为主角的生命轮回的故事,白鹳在1973年被宣布为立陶宛的国鸟,立陶宛人民相信这种鸟类如果在谁家筑巢,就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和谐与幸福,而每年的3月25日,也是立陶宛人民以传统仪式庆祝鹳的节日。演出中,身着传统服装的乐师为表演进行音乐伴奏、并用面前的古老物件发出各种音效。两位演员则用自己的身体借助纸片、木棍、毛毡等等物件,通过自己的身体与它们一起拼凑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演出中,不同的物件可以扮演同一种角色,比如白鹳的翅膀,可以是演员将两块长形木板夹在腋下,也可以是演员借用白色的毛毡附着于木棍之上;演员手上同样的物件也可以不断变换自己的功能,比如一个圆形的箩筐时而象征太阳,时而又成为了鹳的巢穴;半圆形的木质农具,则时而是月亮,时而是小桥,时而又成为了白鹳孕育鹳宝宝的肚子。

由于不同国度对命运轮回与送子传说的解读不同,中国观众对于剧中的不少细节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演员调用视觉、听觉语言开启观众想象力的方式,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该剧在维尔纽斯演出时,剧团在观众进剧场前还会安排小朋友们一起用木棍和红白两色的毛毡制作白鹳的样子,这样的一个贯穿演出前后的引导过程,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观看演出时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同时也为演出过后,父母、甚至老师为孩子讲述立陶宛民族的文化和传说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开头。

相比起来,《方言盛宴》所选取的童话故事则更易于被中国观众理解。剧中四位演员运用四种方言各讲述一则立陶宛的童话故事。开场时,演员分别从舞台中央的桌子上取下各种小物件,在舞台周边构筑起自己简单的小型叙事空间,比如一个男演员选取了椅子和算盘,扮演生意人;台口的女演员转动纺车车轮,发出声音作为叙述的节奏等等。

该剧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九个半身人形雕塑作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四位演员由此成为了这些雕塑和物件的导演,通过双手感知童话中的角色,赋予这些物件以生命,剧中的演员、角色和物件三者间形成了许多充满趣味的转化。比如在《湖边的白杜卡》中,两个半身雕塑扮演白杜卡的父母,演员不时扭动雕塑表达夫妻间的情绪变化,当妻子要打丈夫时,演员的手就代替角色出手。在《大骗子山羊》中,纺车则变成了山羊,演员轮流坐在上面与它对话。

在《国王与三个儿子》中,由雕像扮演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当继承人出发寻找自己王国里“不曾拥有的东西”。转动的勺子成了大儿子搭乘的飞机,木鞋成了二儿子的小船,而小儿子在一段艰难步行之后,找到了可以帮病人恢复健康的苹果。小儿子来到病人身边,碰了一下扮演病人的半身雕像,没有反应,继而又碰了下操作这个雕像的演员,于是人和偶此时都活了起来。而在以动物为主角的《天要塌了》的寓言中,演员在桌子上借助四双鞋和四个罐子,不仅表现出了兔子、松鼠、狐狸、猫咪的形象,而且还通过节奏表现出了剧情的推进和小动物们的心理变化,诸如此类充满趣味、想象力的处理,让剧中的物件在演员手中复活,也让观众的想象力随之被唤醒。

偶剧几乎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找到悠久的历史发展脉络,它本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处,中国当然也不该是例外,想想我们的布袋戏、皮影戏、杖头木偶。俄罗斯的偶戏大师奥布拉兹佐夫说,“木偶剧场是最具有寓言性质的艺术形式,因为木偶本身就是一个寓言”。物件也是如此,当演员通过表演,赋予这些物件活着的幻象,同时也开启着人们想象的线索和空间。

而对于孩子而言,如戈登·克雷美丽的比喻“木偶是祠庙中古老石头雕像的子孙,它是神堕落的想象,被孩子们所喜爱。”近年来随着《战马》、《狮子王》等大型偶剧的引进,中国几乎追上了西方偶剧发展的最前沿。不得不说,偶剧、物件戏剧天生的特质为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娱乐与教育在剧场中的平衡提供着天然的土壤,重点是我们如何培植,以及培植出怎样的、能与当下观众对话的作品。

供图/立陶宛方桌剧团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