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还是爱读纸质书?

2017-05-10 14:13:11  古籍    参与评论()人

我们为什么还是爱读纸质书?

我们为什么还是爱读纸质书

电子书是个好东西。成百上千册书,一下子浓缩在巴掌大小的硬壳本子里,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图书馆。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一本新书,很快在电子书中就能读到。方便、快捷、成本小、容量大。好处如此之多,相比之下,纸质书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有人甚至作出这样的预言:用不了多久,纸质书将与青铜器、旧纺车一样,作为文物进入博物馆了。

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读书的旨趣是明事理、长知识,是为了将书上的事理、知识为我所拥有,为我所占有。占有欲是人的一种天性,占有的对象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对物质世界的占有,一要合理,二要有度,而对精神世界的占有,往往是多多益善。当然,两者不能截然分开,物质的占有与享受,包含着精神因素;精神的占有与享受,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质形态。仰望星空能得到的精神享受,那是你仰头能看到满天的繁星。电子书、纸质书都是精神内容的载体,从这一点来说,两者当然是一样的。但两者的物质形态不同,人对其占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精神内容虚拟上的“看得见”,往往离不开物质形态上的“摸得着”。我拥有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与我拥有一座“图书馆”相比,虽然两者的精神内容容量有天壤之别,但电子书是虚拟性的,这座“图书馆”是你的,也是天下所有人的,你只是“摸得着”一块装有集成电路板的塑料壳子。从目前来说,电子书与纸质书基本上还是“摹本”与“原型”的关系。“原型”的纸质书更能体现“书”的内涵,更能满足人的占有欲和拥有感,能滋生出更多的对于书的热爱之情。读书也是人的一种情感活动,只有爱一本书,才会有兴趣去读这本书,如果没有对一本书浓浓的喜爱之情,又怎么可能去认真阅读它呢。

另外,人们对一件物品爱惜程度的高低,与获取这一物品的成本大小相关,两者是成正比的。从经济方面来说,电子书的成本要小得多,从索取的途径和方式来说,它也要方便得多。正因为得来不费大工夫,缺少了那种为求一本书而“踏破铁鞋”的经历和体验,对书的感情就容易打折扣。

当然,如果你喜欢读那些过眼烟云的“畅销书”,也就大可不必去花钱花精力买纸质书,反正在电子书上翻翻也就忘记了。而那些耐读的经典书就不一样了,它需你要一字一词去细细琢磨,读到会心处,你会在书上圈圈划划,用红铅笔划道扛扛,甚至用毛笔写上几句批注,这些对纸质书来说就方便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它能够原汁原味地留住“读”的痕迹。读书不仅是被动地知识索取,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交流、互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读书是为了明晓事理、满足求知的欲望,同时,也有审美需要。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它在内容与形式上一定做到完美的结合。

书籍装帧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包装。一般商品的包装,其功能随着商品使用价值的启动或完成而废弃(如牙膏的包装盒一经使用就会被扔掉)。书籍装帧却不同,它与书籍共存亡。谁也不会买了一本书,在读前或阅后就撕去封面或拆散装订。装帧是书的基本形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一本书首先的直观的欣赏,因此,书籍装帧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历来就受到读书人的青睐。

我们古人非常讲究图书的形式美。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宋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到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背包装,明以后出现了线装本。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骨质别子,十分考究。古旧书刊在拍卖市场的价格上升很快,而衡量价格的主要标准并非仅仅是书的内容,而是成书年代,特别是版式品相。宋版书纸质如玉、墨光如漆、刻工精良,在清末民初已是页以两金沽了,现在民间已难得一见了。传统的木版水印,拱花饾版,所产生的那种凹凸立体感,触摸到的感觉是电子书所没有的。就是现代平装书,在鲁迅等人的倡导下,也产生过一批高雅的装帧艺术品,一些初版书也已是稀世珍品。近些年,我国的图书装帧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许多注重中国传统装帧特色,结合现代材料工艺的装帧作品,尤其是那些印制考究的画册、碑帖,装帧之精美,让人爱不释手。

哲人说,一本书也是有命运的。在古旧书摊淘到一本老旧书,似乎能触摸到先人的手泽,透过殷红的藏书印,寻觅流传的轨迹,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会突然定格在眼前。获得一本作者签名书,那是一份珍贵的情意,比什么礼物都珍贵。翻翻自己书架的书,回忆起一幕幕淘书经历,就像与老朋友见面,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就是一本偶然保存下来的儿时课本,那磨破的书角,那用红铅笔划的杠杠,也会勾起多少美好的回忆。书真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古人将书拟人化,把书分为书身、书口、书脊、封面、版心、天头、地脚,等等,现在还出现了书腰。把书作为活生生的人看待,赋予它旺盛的生命力,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我们现在常说的“书香”一词,并非空穴来风。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调制的糨糊,书页中夹上香芸草,成书后再配以檀木书匣,这样印制的书,打开自有一股香味溢出。西洋的古书,还含有羊皮纸的古香,据说贝叶经上也含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古今中外,流传下许多动人的爱书故事。多少爱书人爱得如痴如醉,尽心去打扮自己的书,贴一枚藏书票,钤一方藏书印,扉页写上几句感言。一书在手,如饮佳酿,书和我,物我两忘,浑然一体了,这就是纸质书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纸质书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