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一元钱购画的“小朋友画廊”:从“苦”慈善到“酷”慈善

2017-08-31 15:32:1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而与这些模糊的表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创始人对成功的确定,他已经俨然把筹款的成功置换为这种教育+康复模式的成功;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取代了对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和有限性的反思和讨论。于是在人们的指尖之间,“一元钱购画”的公益活动背后,一个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地完成: 几幅好看的画作被置换为特殊群体的“成功”或者“康复”的标志,被置换为对艺术疗法的肯定,被置换为对某个公益组织的肯定,于是品牌化之路开始。 

后人道主义时代的“酷”慈善

其实这样的活动集中反映了“后人道主义时代”的特点。研究媒介和人道主义学者Lillie Chouliaraki定义的后人道主义时代开始于70年代。从那时候开始,在人道主义领域里,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变。之前,或者因为“共同人性”,帮助我们的同胞或同类是一种 “天经地义”的事情;或者为了社会正义和公正,改变产生经济剥削和苦难的社会关系,消灭不幸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但是这两个宏大叙事都随着冷战结束而失效。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也好,私人慈善基金会也好,都无法通过零散的、短期的、个体化的资助项目解决普遍的,长期的、结构性的不公平问题。而且在各种试图博取旁观者同情的叙事里,各种受助者变成了等待救援、消极被动的“他者”。它在“高高在上”的救助者和“可怜无助”的求助者之间建立新的不平等,恩赐色彩太浓厚,因此也逐渐失去市场。在面对看似无法根除的顽疾和反反复复的问题,昔日富有同情心的公众正在对各种苦难叙事产生免疫和疲劳,不愿意再因为直面“他者之痛”而感到无力甚至愤怒,不愿意再因为无力改变而饱受愧疚感的折磨。于是快乐、正能量、时尚成为了主旋律。

2015年初,瑞森德与众筹网联合发布《2014中国公益众筹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公益众筹以倡导快乐公益为主旋律,让更多人享受公益投资的乐趣,更强调创新、梦想。而在这转变过程中,慈善公益机构越来越多地依靠企业的市场营销逻辑来进行筹款,依靠媒介数字技术来动员,以及通过表现积极主动的受助者和强调捐助者的“感觉良好”来应对同情疲劳的问题。 


它们开始使用企业营销的语言,动用品牌策略,即通过培养客户对特定商品,即各种民非组织机构或者众筹平台的品牌,培养客户深刻的情感依恋,从而保证客户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完成行动的技术化 ,让人们在指尖和鼠标的共舞中完成善举。轻松快捷的技术取代了费心劳力的行动。在这过程中,不是苦难、不幸或者不公促成了人们的团结,是机构实现或者强化了自己的品牌。


致力于解决不幸和不公平的慈善公益活动被置入到市场逻辑里,变成争夺爱心的竞争市场。除了平台,不幸能不能看见,会不会得到帮助,还取决于被置入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中。正如我在《键盘上的爱心超市》里提到在慈善公益领域看到的各种议题企业家,动用各种市场营销策略和叙事技巧,来使得自己的慈善或者公益项目在爱心超市里胜出。不幸者不是因为自身的不幸而被帮助,不幸者是因为“他们的故事”或者“作品”被看见才被帮助。在“小朋友画廊”里, 艺术作品替换了痛苦和不幸的叙事成为行动的主要动因。积极的受助者和感觉良好的捐助者取代了被动消极的受助者和怀有负疚感的捐助者。


关于不幸的叙事变得很克制,刻意淡化了受助者的“他者性”,努力让“他们”表现得像我们一样的正常人。然后这样做往往会更加深刻地遮蔽这个群体的生存困境。他们就是他们,一群无法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中获得同等的生存空间的群体,有着无法转化的“他者性”。但是如今让他们“正常化”的这种努力反而会加深对这群人的压迫。在大多数自闭群体都需要终生护理的现实中,这些慈善活动把自闭群体和整个精神和智力障碍群体放置在一起,在市场的竞争逻辑下被考量。随之而来的问题很残酷:学会拿住筷子的“他们“是否可以与学会拿住画笔的“他们”一起获得关注和帮助?慈善可以变得很酷,但是更残酷的是,慈善变成一种爱心竞争,在等待帮助的群体中植入新的等级。我们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本身需要帮助而行动,而是因为特定平台,因为某个活动才去帮助这些特殊群体的某些人。


尾声:“一元钱”的责任

在写这篇文章中,这个公益项目还没有安全地渡过“新闻反转期”,各式各样的质疑依然此起彼伏。与其信心满满地讨论扩张计划,该机构是否可以先把自家网站的“信息披露”一栏完善一下,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是否可以对自己项目做一些更深刻的反思,接受更专业的评估?还有“我们”这些事后诸葛,在轻松之间完成了爱心的投资同时是否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在数学里,一块钱很小。但在社会里, 以“我们”的形式被召唤并聚集起来的“一块钱”是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和形塑力。如果意识到一块钱背后有着无法估量的社会责任,是否可以让我们在加入这种病毒式狂欢的时候更慎重和冷静?在发完朋友圈之后是否能够把对这个群体的关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比如,现在我们除了继续关注这个项目的后续报道,是否可以迈出一步,先主动去了解一下自闭,智力障碍,脑瘫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面临着什么样无法化约的困境?也许除了期待“他们”融入“我们”的社会,“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可能:先改造自己、造就一个可以接受“他们”的社会。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