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不是人人都是佛系,道系和儒系可能更适合你

2017-12-21 09:16:14  佩荣国学馆    参与评论()人

谈恋爱心如止水,交朋友不挑不拣,工作得过且过,父母发来鸡汤文不拒绝不看不回复……这两周,所谓的90后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的“佛系”生存火了。

表面上好像是一种镇定自若的修行,其实是自暴自弃,丧到骨子里的颓废文化。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妥协于这种颓废的佛系生存法则,关于美丑,利害,富贵,生死这些大问题,还有道系和儒系更适合你来修习。


何为美?


儒系看到“人性向善”

儒家是一套标准的人文主义,就是把人的生命当做一切价值的基础,只能把人当做目的,不能把人当做手段来利用。

孔子很喜欢讲人文之美,强调文质彬彬,很真诚叫做质,有文化素养叫做文,文质彬彬,配合得恰到好处叫做人文之美。孟子强调的是人格之美,他说一个人充实之谓美,就是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我该做的善,这样人格就会显得很美,值得欣赏。这是儒家的特色——美以善做为基础。


道系赞叹“天地大美”


道家认为,只要真实就值得欣赏,万物都是真实的,所以万物都值得欣赏。所以庄子会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句话说得非常透彻,天地之间有全然的美妙它不需要说话,四季春夏秋冬有明确的规则它不用商量。

小的美是指一种东西的美,大的美是无法描述的。天地之间的万物都在内,代表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得不得了,但是它不用说话,不需要去宣扬、去介绍,它的美就看你能不能欣赏。所以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美好的一面,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刹那都是不同的生命景观,就看你本身的心态如何了。


何为利害?

利与害这两个字,内容其实相当复杂。一般讲到利害,往往是落实在现实世界很具体的事情上。一个社会的利是有限的,就好像少数人得到富贵一样,儒家强调手段的正当,道家强调一种客观的趋势。

儒系见利思义


在《论语》里面经常出现利跟义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儒家都排斥利益,谁不要利益呢?但是要问该不该得,这就是衡量。这是儒家的想法。

孔子说要想成为理想的人要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利代表好处,危代表坏处,遇好处就要想该不该得,遇到坏处就要想是不是该拼命,不能说有坏处我就逃,那不行。

道系见利思害


道家不一样,它是“见利思害”。我只要看到利益就要想有没有害处。这是道家思想的特色。

道家说到利与害的关系,最简单的一句成语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后面有螳螂,螳螂后面是异雀,异雀后面是庄子我这个猎人,那我后面肯定还有人吧?他一想到这儿就吓了一跳,因为他已经进入到果园里面了,还没等他跑出来,果园的守门人便追了出来,大喊小偷。

很多人都像庄子一样,见到利益就忘了自己的处境。庄子通过这个经历告诉世人,这个世界都一样,一环扣环,你追逐这个利益,你后面还有更大的力量要对付你,你如果只看自己的利益,就很容易忽略掉你将来要付出的代价。

何为富贵?


儒系修炼“俭”


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存在有些人富有、高贵。孔子也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篇第四》4.5)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呢?儒家对于贫贱,有时候反而认为那是比较可以接受的情况;对于富贵,儒家反而担心,因为富贵容易让一个人耽溺在这种物质享受里面。贫贱,让一个人没有外在的依靠,他反而容易走向内心的修养。所以儒家对于贫贱不排斥,对于富贵特别担心。

富贵本来是好事,可以照顾很多人,可以像孔子说的,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你可以因为富贵而让自己的善扩张到更大的范围。但是你现在若因为富贵反而失去了真诚的这个心态,这实在是严重的得不偿失。

道系修炼“约”


道家对儒家这种理想也能欣赏,道家在讲贫与富的时候,要强调你对生活基本的要求是什么。你不要要求太多,因为你永远要求不完。你要常常记得多少钱足够,要给自己设限,否则的话你在这里面恐怕消耗很多生命的能量与资源,到最后也许可以得到一些财富,但是损失可能更大。就好像“隋侯之珠”一样,你用这么宝贵的生命,像宝珠一样地去打一只麻雀,就算你打到一只很大的麻雀,你的珠子也不见了。相比之下不是损失更大了吗?

人的生命有它内在的可贵,这是道家思想的重点,所以老子强调说,你要约束自己,尽量去除各种奢侈浪费,尽量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不是要你贫穷,而是要你在这种生活条件之上建构你生命丰富的内容,寻找生命里面最高的价值。在道家来说,就是要设法悟道。

何为生死?

世人皆知生与死,是生命的自然之道。但人们往往在迎接新生命的时候笑逐颜开,而在告别人生的时候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儒家和道家如何看待生与死呢?

儒系主张杀身成仁


有关死亡的问题,孔子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5.35)百姓需要走上人生正途,胜过需要水与火。我见过有人为了水火而牺牲生命,却不曾见过有人为了走上人生正途而死。儒家认为,走上人生正途是人活着的目的,本末不可倒置。孔子感叹人们只知谋生,却忽略了谋生的目的,不能做到“杀身以成仁”。

死亡这一关,只要是成熟而认真的人,终究都要面对的。死亡是什么呢?第一,死亡是自然的现象,只要是自然的现象,就不必要有情绪。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何必为了活着就不择手段呢?反正到最后都会结束;第二,死亡应该让你完成生命的目的,这才重要。生命不是结束就算了,它是有目的的,叫作“杀身成仁”。如果没有掌握到这个目的,白白死了,那真可惜。这就是儒家的观点。

道系主张顺其自然


道家的生死观就看得非常实在,非常豁达。庄子说,生,来的时候不能拒绝;死,走的时候不能阻止。自然发生的不能勉强。庄子把生命当做假托借用,也就是我借用我这个身体,活过这一生,结束的时候就要放下,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庄子说:“天地用形体让我寄托,用生活让我劳苦,用老年让我安逸,用死亡让我休息。”

我们从小到大要念书,要工作;成家之后养家糊口,继续奋斗,在社会上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福祉;老年退休的时候,可以得到安逸,过一种比较自在的生活。这就是庄子的基本观念,他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者也”,那妥善安排我出生的,也将妥善安排我的死亡。

道家觉得,人活在世界上,不用过于忧虑,不需要杞人忧天。所以人的一生,你如果把生死看透的话,就知道该怎么去规划人生。

儒系修入世的情怀,道系修出世的逍遥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我们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

然而,如果只靠儒家,有时又会显得伸展不开。举个例子,我们有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太过紧绷,每天打开手机或电视,不难发现这个时代并不可爱。对这个世界有所不满,一方面反映个人本身具有理想性,另一方面则印证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因此有必要去启发与提升自己的心灵。

儒家是不分老少,每一个人都可以共同学习的;道家则有一个限制,就是它只适合成熟的心灵,并且需要自己亲身去体会,无法只靠别人的教导来觉悟。

一个人如果能够体会道家的境界,就可以变得和老庄一样,一起品味他们的快乐。如果体会不到,也只能安于做一个平凡人了。

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要从人的角度来设想,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然而,以政治或教育的手段来改革人类社会,永远无法彻底成功,因为新一代不断出生,当旧的问题获得改善,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永无止期。并且,由少数人努力去帮助多数人,效果必然有限。

道家看透这一点,他们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人的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不如换一个角度,那就是超越人类本位。而要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造作越多,麻烦也越多。所谓“法令滋张,盗贼多有”(《老子》五十七章),设计的法规越多就有越多人会违法;相反的,如果不订法令,自然没有所谓违法的问题,大家也可以过得更自在。

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没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当人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庄子比喻逍遥,他说最好让自己像解缆的船只,泛若不系之舟,飘飘然地在空旷旷的水面上到处逍遥。与句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有些相似,一条小船没有被缆绳绑住,在河面上到处飘来飘去。

这样的意象告诉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你不能选择时代,也不能要求社会要多么的好,既然你已经出生,已经在里面成长,那你就要通过道家的修养,让自己随遇而安。但安不是安于外面,最主要是安于内在。这样,一个人才能够从容,才能够淡定。



关键词:佛系道系儒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