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段誉初到江南,用这个食物撩妹

2017-08-30 10:11:40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

自己剥才有滋味——蟹、瓜子、菱角。


我们不是胖子,我们只是在养“秋膘”


风物君语

朋友是江南水乡人,远离家乡,在外奔波数年。

闲聊时,秋风乍起,她感叹道:采菱的时候到了,可惜现在回不去。

唯有让爸妈寄来菱粉糕,以解思乡之情了。



秋风起兮,又是一年采菱时

采菱角的季节到了,耳边又想起了那首熟悉的《采红菱》。

1966年,14岁的邓丽君以一曲《采红菱》便拿下歌唱比赛冠军。如今这首基于江南小调改编的民歌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儿呀得儿郎有情,得儿呀得儿妹有心,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呀,我俩一条心。”

歌词中描述的正是江南水乡的一对恩爱夫妻采菱角的故事,他们以二角菱对称同生的两支角,喻为情人同心。

如今,在菱角成熟之际,池塘的绿阴深处,往往会飘出一只只菱盆。菱盆中,端坐着一个个女子,她们一边卷起衣袖轻舒纤臂,以手上的木板轻轻在盆边拨荡,一边随着菱盆穿梭在红菱间,富有节奏的采摘着菱角。偶尔还有条顽皮的小鱼跃出水面,溅起涟漪,兴起之时,女子们便会唱起这首柔美动听的《采红菱》。



年画《采红菱》

棱角分明的菱角,有颗纯净柔软的心

菱角因果有尖锐的角,而被人们寓意“棱角分明”、“锋芒毕露”。《本草备要》中也提到:有两角、三角、四角,老嫩之殊,且当其菱落在泥中,最易生长,所以也被称作“水中落花生”



长相犀利的“二角菱”

但在萧山,这个外表犀利的水中精灵却被赋予一种新的含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正值水菱成熟之际,水菱会被当地人拿来当做七夕乞巧祭品。由于其果肉形状像颗心,故而被认为象征情人之间心心相印。



菱角去壳后,就像一颗颗“心”

秋日菱角入菜来

菱角可谓是减肥人的福音。《名医别录》中说它能“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南北朝陶弘景说:把菱实晒干后,同蜜做成食物来食用,可以“断谷长生。”



《天龙八部》里,段誉初到江南,见阿碧采菱唱歌后,心魂俱醉。阿碧轻颦浅笑,素手为其剥菱。段誉笑道:“这红菱的滋味清而不腻,便和姑娘唱的小曲一般。”

嘉兴南湖的南湖菱,因皮绿白色,四角退化,仅剩痕迹,皮较薄,似馄饨,所以叫馄饨菱,又名圆菱、和尚菱。它壳软且脆,嫩时壳绿肉白,入口清香。宋人范成大就曾赞到:“有馄饨菱者,最甜香。”



馄饨菱,没有犀利的菱角,显得敦厚可爱

苏州的水红菱,则是通身淡紫红色,因此又叫“苏州红”。苏州吴县是如今水红菱的主要产区,那里河网交错,湖荡密布,极适宜水红菱生长,早在唐朝,吴县已普遍种植水红菱。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写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水红菱一般是生吃,菱肉含水量多,甜脆爽口,清热止渴。



李渔认为,世间之物皆可由人代劳而自享其逸,惟独三样东西必须自任其劳:蟹、瓜子和菱角。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则味同嚼蜡。可见,菱角还是要自己剥,才有滋味。

鲜嫩的菱角多生食,而老菱则一般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香甜浓郁,肉糯可口。



周庄街头的煮菱角,热气腾腾,温暖甜糯。

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

如果将菱角碾压成粉,做成粥,亦是美味。《食疗本草》中说:“菱不治病,小有补益,晒干煮粥,香气较胜。”《本草纲目》认为“菱实粉粥,益肠胃,解内热”。尤其是对肠胃已弱的中老年人或久病大病之后,经常吃些菱粉粥,可以补益脾胃,久而久之,也能达到扶正补虚、养生延年之目的。



除了蒸煮和熬粥,老菱还可制菱粉糕。

《红楼梦》里提到的菱粉糕,在清代扬州盐商的饮食著作《调鼎集》里,也有记载:“老菱肉晒干,研末,和糯米粉三分,洋糖,印糕蒸,色极白润。”

将菱角去壳,晒干研成细末,和糯米粉,加白糖拌匀,入笼屉旺火蒸熟,取出切块即可,软糯香甜,滋味醇厚。



菱粉身质细洁爽滑,为淀粉中佳品,最宜于制雪糕和糕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林间小住

关键词:美食菱角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