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以中国春秋战国史的思路观看今日西欧,你会发现……

2017-11-01 14:44:00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所谓大道至简,就是对事物观其本源,而化繁为简的过程,就是探索出其中永远不变的因素。纵观人类历史的演化,万变不离其宗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人的基本欲望,另一个是山川地势,人性演化为权谋、经济和文化,地理则演化出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特殊的地理特质,会让某些特定的地方成为主导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钥匙”,也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人类对这些“钥匙”的经营和争夺,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本文选自《一本书看懂地缘世界》,原题为《延续千年的“战国时期”》。

法、德、意三国比较类似于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后者是春秋晚期三家分晋的产物,前者则是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的产物。

地球之大,世界之广,各地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各有不同的特点。神奇的是, 从东到西,地理上虽然相距万里,从古到今,时间上也许相隔千年——可一个地区内,国家间的态势和形成的局面往往惊人的相似。鲜明的例证就在眼前:现在的欧洲其实就一直维持着中国2 000 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态的特点是什么。

1.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文明疆域,各个地方都以尊奉周礼为主要的价值观; 语言、文字虽然有差异,但根源都是相同的,差别远没有中文和英文那么大—— 要不秦始皇的“书同文”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推行下去。

2.在统一的文化疆域之下存在着众多独立的诸侯国,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齐、楚、燕、韩、赵、魏、秦……它们都拥有各自独立的经济、法律体系。

3.各个诸侯国在统一的文明疆域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

4.民众对诸侯国及国君一直抱着一种有限忠诚的态度,既有一定的认同感, 但也不会拘泥于此,什么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学,更有好日子过,就迁往那个国家。譬如,孙膑先在魏后在齐,吴起先在魏后去楚。至于日后最强大的秦国,其朝堂干脆快成“联合国”了,商鞅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李斯是韩国人。在这种环境中, 出身楚国的伍子胥为报家仇,助吴灭楚,才可以不背负太多的道义压力。

5.周王室衰微以后,主流价值观开始崩溃,也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随之而来的,则是新思想的集中大爆发——“百家争鸣”。

6.大一统始终是春秋战国政治格局发展的大方向——从现代系统工程角度说,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大管理系统,其消耗显然要少于多套各自为政的小系统。

转过来对比一下今天的欧洲,我们会发现相似的生态。

1.欧洲国家均属于基督教文化圈;文字、语言虽然种类很多,但大致跑不出拉丁、日耳曼、斯拉夫三个语系,所以欧洲国家很多人动辄会两三门语言,其实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就像中国人会讲山东话、广东话和四川话差不多。

2.上千年来欧洲从未统一过,如今各国都是法理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3.上千年的演进,使得欧洲在基督教文明圈之内,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亚文明圈,不同国家同样形成了不同的民风,以至于一提到法国人我们就想到浪漫、一提到德国人就想到刻板。当然,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千人一面,不过总体氛围大致不差。

4.欧洲人对文化的忠诚度和对国家的忠诚度同样是可以分开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左、右”的概念才会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政治生态中。欧洲的政治语境当中,“右”通常强调的是“民族”,“左”强调的则是“个人”。在欧洲的政治生态下,文化疆域和国家疆域是两码事,于是“民族”就成了强化国家认同的一个主要元素, 对“国家”忠诚度的不同,最终演化成了强调“民族”还是强调“个人”的差异。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欧洲右翼都会反对引入外来移民,左翼则强调应该多元化。

5.自文艺复兴以来,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力开始一步步走下坡路,这使得近代欧洲成了各种主义和思想最集中的孵化园,出现了马克思、尼采、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

6.统一同样是欧洲国家历朝历代的追求目标——从拿破仑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这样的例子。如今,法、德牵头建立欧盟,发行欧元,其实同样是在以另一种形式谋求欧洲统一。

战国形势示意图

我们知道,中国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七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 共分天下的局面,称为“战国七雄”。那么,在欧洲的“战国”格局中,也能找到对应的国家和角色吗?当然能。除了俄罗斯类似于秦(在第三章中将详讲),从地缘角度说,起码我们可以找出四个。

法、德、意三国比较类似于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后者是春秋晚期三家分晋的产物,前者则是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的产物(当然,过程要比“三家分晋” 曲折得多)。抛开意大利这个南欧国家,单说德、法两国,它们的地缘环境和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差不多,都可以用“尴尬”这个词来形容。

战国初期,赵、魏之间始终处于相互掣肘、相互牵制的状态,无论谁强大了, 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揍另一方—这是任何两个陆地边界相连的大国之间都会做出的选择和决策,无论从争夺生存空间还是消灭潜在威胁考虑,消灭身边的对手都是必需的。而从当时的国际格局来说,赵、魏都存在必须东、西两线作战的问题。在它们的西部是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而在东部,赵要面对燕,魏要面对齐—在赵国被秦灭亡前七年,赵国的主力部队依旧在东线和燕国交战;至于魏国,一次企图灭赵,一次企图灭韩,两次战争最终都由于齐国人从东面的袭击而被搅局(也就是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两次战败使魏国一蹶不振。

晋国和法兰克王国周边形势示意图

再看法、德两国,熟悉欧洲近代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法、德同样是互为宿敌的关系—从法国大革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几百年间,两国之间的关系基本就是一路打过来的。而从整个欧洲来看,德国同样要面对东西两线作战的问题,西线要防英、法,东线要防俄罗斯,两线用兵一直是德国军事史上挥之不去的噩梦。从纯军事角度说,两次世界大战德军最大的失败都在于两线作战,导致消耗过大, 国力难以为继。

而和战国时期的齐国最接近的,则是英国。在2 000 多年前的中国,位于如今山东省的齐国其实是最有条件偏安的国家。它周边的几个诸侯国都自顾不暇:魏、赵要么忙着互相打,要么忙着被秦国人打;燕国国力弱小,大部分时间对齐国构不成威胁;西南方向的楚国倒是不时与齐国有些摩擦,但也到不了威胁存亡的地步—因为齐楚边境距离楚国都城实在太远。

马陵之战(围魏救韩)和桂陵之战(围魏救赵)示意图

英国的处境与齐国差不多。欧洲大陆上,各个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前为止,始终都在相互征伐,很少有人会有余力打英国的主意。比齐国更强的一点是,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吉利海峡进一步强化了英国的安全环境—“二战”时德军推进到大西洋岸边,却最终也没能攻打过去。

相似的地缘环境,使得齐国和英国这两个相距万里、相隔2 000 多年的国家,制定了差不多的国家战略。

最近的几百年以来,英国对欧洲大陆地区采取的一直是“均势战略”。对英国人而言,没有固定的盟友或是敌人,它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一旦有谁强大到有可能统一欧洲大陆,英国就要及时联合其他国家,群起而攻这个强国并最终削弱之。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说的就是这种战略。

2000 多年前的齐国也采取过这种战略。战国前期,魏国曾一度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当时魏国准备一鼓作气灭掉周边的赵国和韩国,重新恢复春秋时期晋国的疆域。一旦这一战略目标得以实现,那么紧随其后的必然是魏对全天下的统一战争。齐国基于这样的战略分析和判断,采用了简单而巧妙的策略,分别选在魏国进攻赵都邯郸和韩都新郑两个关键的时间点,出兵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回援,再半路设伏截杀。这种围魏救赵(韩)的打法其实并不足以消灭魏国,但对于维持齐国西部的均势格局则已经足够了。

遗憾的是,在此之后,齐的对外战略开始日趋保守,成为被动的偏安,最终被秦所灭。英国人的均势战略却延续了几百年,时至今日,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依旧被英国人搅局。英国没有加入“申根协定”,继续使用英镑而不加入欧元区,就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出发点。

说了这么一圈,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如果你对如今西欧某些问题有看不清的地方,不妨以看待中国春秋战国史的思路,换个视角来看看;或者反过来,如果我们把春秋战国史当成现在的国际新闻来看,相信你会眼前一亮或是会心一笑。

《一本书看懂地缘世界》/鬼谷工作室·王伟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