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漕运衙门

2017-12-28 19:40:04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虽然总督漕运部院位于淮安,但通州在漕运史上自有其独特地位。沿运河运到通州的漕粮,都要验粮然后转运到京通各仓。从职能上来看,各省督粮道掌管各省收粮及押运粮食,归漕运总督管辖,而漕粮运到通州后,要由直属户部的坐粮厅署验收,再转运到京通各仓收储,粮仓则由仓场总督衙门管理。

从官员的品级来看,通州各漕运官员从二品的仓场总督、正四品的道台、正五品的坐粮厅朗中,到正五品的直隶州知州、正六品的主事、从六品的同知,最后是九品的巡检,而军事都司与守备则分别属正四品与正五品。在明清两代,通州作为政治与漕运城市的地理区位、政治环境、交通优势没有丝毫的改变,区别只在于外部威胁。明代通州受蒙元残余势力等威胁,所以要驻重兵防护城池与粮仓,因此通州驻扎有六卫。明代的军事体制是卫所制,据《光绪顺天府志·营制》载:“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卫所,其隶北平都司之在今顺天府者……有通州卫……”为加强北陲防卫力量,命徐达镇守北平府(今北京地区)且于京东重镇通州城内驻守重兵近六千人,称通州卫,直隶兵部。通州卫署设于北大街南部以东,坐北朝南。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夺得皇位,为增强其根据地军事力量,将安吉卫调至通州驻防,仍称通州卫,袭用旧署。在其决定将首都自南京迁往北京之后,就将通州卫升为亲军,命勋贵镇守。通州卫署周围形成街巷,名为通州卫胡同。不过,相对于明代六卫在通州的驻扎,清代通州的军事色彩变弱。

坐粮厅堪称“小户部”

在通州的各衙门中,坐粮厅是个特殊的机构。坐粮厅出自文献《明史·王国光传》,是明清官名,属户部,其创始人为明代万历初年的户部尚书王国光,当时王国光为了方便京城军队支取粮饷而设此衙门。《明史·王国光传》称:“京军支粮通州者,候伺甚艰。国光请遣部郎一人司之,名坐粮厅,投牒验发,无过三日,诸军便之。”到了清代,坐粮厅掌验收漕粮,由通州至北京水陆转运、北运河河工及通济库出纳等事,主官为满、汉各一人,由十一仓监督内补用,二年一期。

坐粮厅之名是有来历的。古时候,官府办公的地方,是下级官员听取长官布置工作任务的地点,所以这里就叫听事,后来省掉了“事”字,直接把这样的场所叫“听”,再后来又改叫做“厅”。“坐”是留守的意思,清代徐珂在所编辑的《清稗类钞》中有一句话:“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这里的“坐”就有留守之义。坐粮厅是户部主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的部门,而在通州的坐粮厅除分管漕粮外,还在通州东西南北四门及杨富店、洪仁桥、浮桥、张家湾、新河口、崔家楼、东岳庙及南北鹅房等处征税,并在晏公桥征收粮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