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启阵
写完《唐代四位大诗人关于大明宫的赛诗会》一文,我马上发现,还需要再写一篇,说一说在大雁塔上举行的另一场赛诗会。这一场赛诗会,参加诗人的咖级分量跟大明宫那一场旗鼓相当,人数却要多出一位。杜甫、岑参两场都参加了,大雁塔赛诗会少了贾至、王维,却多出高适、储光羲和薛据。《唐诗三百首》选了大明宫赛诗会中的王维、岑参两首诗,也选了大雁塔赛诗会中岑参的一首诗,比岑参诗更好的杜甫诗没有选入,应该是因为杜甫好诗太多了,轮不到这一首。不久前,我携家人参加“我在西安过大年”活动,大明宫遗址、大雁塔两处古迹都认真游览过,只写大明宫那一场,不写大雁塔这一场,显然有失公允。
大雁塔这一场赛诗会,时间比大明宫那一场早了六年,是天宝十一载(752)秋天。当时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杜甫五人一同登上大雁塔(正式名字叫慈恩寺塔)并以《登慈恩寺塔》为题,各自赋诗一首。除了薛据的那首失传外,其余四人的作品都保存了下来。
大明宫那一场赛诗会的发起人是贾至,大雁塔这一场赛诗会的发起人是高适、薛据。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自注云:“高适、薛据先有此作。”岑参的诗题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屠》,都可以证明。
慈恩寺塔,因此塔位于慈恩寺内而得名。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即日后的唐高宗)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奏请太宗敕建佛寺,得赐名“慈恩寺”。寺建成后,迎请刚从天竺取经回来的玄奘为上座法师。玄奘为了保存从天竺带回来的佛像、舍利和梵文佛经,于永徽三年(652)在寺内西塔园修建了这座五层砖塔。砖塔修成后,很快便成为长安登高望远的胜地,成为士子考中进士后游览题诗之处,塔内今存唐朝进士题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