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阿尔文·托夫勒:他预言的未来如今大多已成现实

2016-07-06 09:07:42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1928年出生于美国  2016年6月27日于洛杉矶逝世,享年87岁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逝世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未来的冲击》等预测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的畅销书作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6月27日晚间在洛杉矶的家里,在睡眠中去世,享年87岁。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28年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托夫勒做了一次反叛性的选择,他去基层的工厂流水线当了5年工人,先后在几家工厂当过装配工、汽车驾驶员、铸造安装工。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他投入军旅生涯,托夫勒后来成为记者,为多家报社和杂志撰稿。

1970年,托夫勒的著作《未来的冲击》问世,这本讨论美国未来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鸿篇巨制,在国际间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700万册,为英语世界创造了一个流行的新词“Futureshock(未来的冲击)”。据国际科学情报研究所统计表明,它是社会科学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著作之一,直到今天还不断出现在报纸杂志的大标题中。

接着就是1980年出版的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三次浪潮》,诸多评论者将其著作《第三次浪潮》称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作之一”。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发展史划分为第一次浪潮的“农业文明”,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的“工业文明”,从17世纪末开始;以及第三阶段的“信息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现在正亲历着如托夫勒所言的第三次浪潮社会,变化的浪潮冲击又重叠,造成冲突和压力,也带来新生和转机。

30多年前,托夫勒预见的未来是: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托夫勒当年的预言大多成为现实。

1990年,托夫勒再次推出《权力的转移》。凭借上述“未来三部曲”,托夫勒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后又有一系列作品诸如《力量的转移》、《再造新文明》等。

托夫勒的思想曾经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商业行为。从其1960年应IBM之邀,为IBM撰写“计算机对社会和组织的长期影响”的文章开始,他就预见到大规模生产向服务和知识工作的转变以及数字化革命的兴起。

虽然以“未来学家”的头衔闻名于世,但托夫勒在他的著作中都谨慎避免使用“趋势”和“预测”这类词汇,他更多的是连篇累牍地展现场景。

托夫勒把人类社会发展比作一辆不断加速的赛车,随着每一次技术进步,这种发展速度呈几何倍数地上升。他自己这样给三部曲定位:《未来的冲击》着眼于变革的过程,《第三次浪潮》聚焦在变革的方向,《权力的转移》则探讨了如何控制各种变革。

没有经历过1980年代文化热的人,很难想像托夫勒当时在中国的影响。《第三次浪潮》进入中国正逢其时,在中国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了巨大冲击。

学者雷颐曾说,《第三次浪潮》风靡国内的时候,他正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同学们竞相阅读这本书。当时的很多没考上大学的青年人,很多工厂里的工人都愿意读这本书,有的单位还组织内部人员观看了同名的电视片。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也曾回忆,“当时,我和同学们把他看作‘神人’和‘大预言家’。大家觉得谁不读托夫勒的书就掉队了,赶不上时代。”

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科学与民主给人们展示了一种未来美好的图景,托夫勒在中国的影响与这一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雷颐认为,《第三次浪潮》提出“新技术革命”这一概念,讲到“网络”、“IT”等词汇,这些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托夫勒的著作正好适应了中国改革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社会氛围。这本书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局限于知识界。

但托夫勒不完全是乐观的,也不是完全确定性的,他的预测中也有各种危机与复杂。主旋律乐观、副旋律悲观是托夫勒思想的一个特点。上世纪90年代,托夫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世界是以一种比较乐观的方式发生着变化,但世界不会永远沿着乐观的直线发展下去。我也不相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没有冲突出现。实际上,我认为我们共同面临很多巨大的困难。现在有些人正在以武力、暴力的手段试图来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世界。世界的生产形式正在发生变化。这种生产形式的变化,会伴随着许多社会的、政治的变化,比如说可能会引起战争,国内战争,也包括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各种其他冲突。”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