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知乎书店上线,拿知识变现的事怎么样了?

2016-09-23 09:09:19  好奇心日报    参与评论()人

说白了就是,周源为你的答案点个赞,可能等同于十个普通用户给你点的赞。

这在早期是一个有效的让好内容脱离杂音的运营方式。但进入知乎越早,并不代表着就是最好的回答者,这批早期聚集在知乎的群体大多只代表当时知乎团队能接触到的人,他们自然在一些领域能有不错的见解,但范围是小的。

知乎Live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知乎的联合创始人李申申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说:

“目前知乎 Live 的挑选方法主要还是靠团队,个人也可以通过邮件进行申请。”

但知乎并没有形成一套工具化的挑选方法,什么样的标准能入围依然是知乎团队说了算。

最美应用的创始人马力在知乎上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媒记网的一篇文章提到:知乎用户个人认证资格其实很有玄机,除了500强,BAT之流,其他企业能不能被认证为“知名企业”主要看知乎管理层知不知道这个企业。

像马力这样的用户,拥有18.7万的关注者,他曾是创新工厂早期成员,知乎在创办两个月后就获得了创新工厂投资。

尽管马力做的这款应用在苹果 App Store 中国区排名长期在 1500 名之外,但这不妨碍它在知乎团队的眼里成为一家“知名企业”。

知乎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5000万,但它的运作方式依然主要靠着一个100多人团队里的个人主观判断。

但问题是这个全部在北京工作,具体到社区运营可能不足20人的团队的视野,如何能够决定5000万知乎用户想看什么内容?想要了解哪些领域?

这也并不是周源想做的事情。今年六月,《好奇心日报》采访他时,周源拿王思聪举例子:

“如果你找个王思聪,你永远有办法去找他,这些就是放在那里的。但是有知识、普通一点的人,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平台上被别人认识,能够成名,这个事情是需要下决心去搭建的。”

我们看到知乎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激励优质内容的出现,也在使阅读、搜索、问答这些功能互相打通和连接。

但大部分涉及变现的新功能还都是依靠人来挑选,从Live到书都是如此。谁来做Live、怎么做、更多回答还是更多照着自己的计划谈……都是知乎团队直接参与其中。

想实现知乎自己所说的“规模”,它大概得放弃一些自己原本熟悉的路径。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