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北京绢花:刹那芳华尽收指尖

2017-05-09 16:55:44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北京绢花:刹那芳华尽收指尖

北京如今的花市大街,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年轻的北京人不会想到,就在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1000多家簪花铺,在清康熙年间,北京“花儿行”达到了巅峰时代。这已被尘封的记忆,多少证明着一个爱美的民族那无法掩饰的天性。华者,花也,中华民族的名称就来自花的艳丽与灿烂。

因为鲜花的花期再长,也是转瞬即逝,要留住这片刻芳华,人们总会想出一些办法。而这办法也有幸从唐朝传承至今,并成为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此,讲的便是绢花。

“花儿金”第五代传承人金铁铃绢花作品

关于绢花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左鬓角有块伤疤,为了遮丑她每天都让宫女采集鲜花戴在鬓角上,可是到了冬天鲜花就会凋零,一名聪慧的宫女就想到了用纱绢制作假花的办法,从此,绢花就成了杨贵妃的最爱,而后,逐渐流传到了民间,发展成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绢花”。

元明清以来,北京是全国制作绢花的中心,北京绢花也称“京花”。据《燕京岁时记》载:“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北京崇文门外的花市大街,就是因生产和销售“京花儿”而得名。

“花儿金”第五代传承人金铁铃绢花作品

制作绢花的主要原料是真丝织物,也有少量的棉织品,还有染料、铁丝、淀粉等。绢花的制作过程是:选料、上浆、染色、窝瓣、烘干、定型、粘花、组枝等工序。有什么样的鲜花,就有什么样的“京花儿”,艺人们做出的朵朵绢花,嫣红姹紫,千姿百态,仿佛能使人嗅到阵阵花香。

“花儿金”:因花成就家族荣誉

因清朝时期宫内负责制作供宴会摆放、妃嫔配戴所用绢花的部门叫“花儿作”,从事此行业的民间著名手艺人,被人称呼的时候便会在姓氏前加上“花儿”两字,如“花儿刘”、“花儿金”、“花儿高”、“花儿龚”等。其中影响最大的“花儿金”至今已传承五代。

“花儿金”祖上很早就落户南城花市,成名于清朝光绪年间,除了第五代传人金铁铃,其他几代人都在光绪年间生活过,并且主要给宫里做活。

清朝时期,妇女配戴绢花的风气达到鼎盛。后宫的用花数量极其多,种类也很繁复。早晨请安时、用膳时以及其他各种不同场合所佩戴的绢花都有明显不同,此外,不同级别的女子所佩戴的绢花自然也不尽相同。

当时“花儿金”所担任的差事就是进宫给太后、皇后及格格做头上佩戴的饰花和压鬓花。

作为“花儿金”第五代传承人,金铁铃的绢花人生跟大多数工艺美术传承人一样,多得益于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从小就接触和喜欢绢花,但真正开始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在进入北京绢花厂之后。

绢花厂繁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作的绢花几乎全部用于出口,金铁铃也带着绢花走出了国门。1984年8月,金铁铃老师随团出访日本,并将一束精心制作的樱花献给了日本东京都知事铃木俊一,让对方喜出望外。1995年,金铁铃又应邀到美国进行艺术交流,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绢花厂已经成为历史,但是绢花艺术却并没有消失。如今,金铁铃老师依然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绢花。由于绢花制作工序复杂,平均一件作品要花上两三个时间,也就是这样的精心制作,才能呈现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金铁铃说,他现在做的每一个绢花都是艺术作品,从不进行批量生产。

“花儿金”第五代传承人金铁铃绢花作品

如今市面上随处可见的装饰性假花,被金铁铃统称为“行活儿”,并不可视为绢花行业的艺术创作。首先,普通假花的材质就已采用涤纶,完全脱离了“绢花”之“绢”的质地;其次,不少假花反季节反常规,不遵照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而是一应乱来。廉价的做工,流水线生产。

据金铁铃介绍说,真正的绢花少则十几道工序,多则几十道工序,从选料开始,不同的花卉种类要选用不同的布料,尺寸、宽度等都有讲究;之后还要给布料上浆,因为一般丝、绸、绢、纱质地柔软,不容易成型,因此要用淀粉或白面调成糊状,把原料浆过,浆后绷紧、晒干、烫平;再之后还要经过剪样、染色、窝形、粘、攒活等一系列工序。可想而知,一件作品的完成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也不足为奇。一旦作品完成,就能够永久保存,并不需要特殊的养护。

“花儿金”第五代传承人金铁铃绢花作品

近些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花儿金”的传承也被提上日程。金铁铃老师说,他曾经向相关部门提议,在有关单位设立“花儿金”固定编制,这样无论年代怎样更替,这个岗位上肯定有人在,也就不愁后继无人了……

对于年轻一点的北京人,初来这座城市生活的外省青年们来说,即使路过花市大街,他们可能也不会想到,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1000多家簪花铺,在清朝时期甚至缔造了一个花儿行的盛世。而手艺人们孜孜不倦于艺术创作与传播文化,为的就是有一天,这些绢花的故事,能为后来的人们所记得并如薪火一般继续传承。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