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你以为绣春刀是杀人的?太天真了

2017-07-28 10:04:41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历史上真的有绣春刀么?



风物君语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行走江湖,有一件合适的神兵利器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这样的宝贝可遇不可求。

江湖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

江湖又说,十八般兵器,刀排第一。

所以,绣春刀,到底是把什么刀?




绣春刀,本不是用于杀人的武器

不同于飞鱼服,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哪类刀属于绣春刀,所以这就给后代留下了许多可以猜想的空间。



明代的赐服——飞鱼服

根据《大明会典》之类的典籍以及一些明清笔记中的记载,比如,“本朝文武大臣扈从车驾,则赐绣春刀、椰瓢、茄带”、“锦衣卫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等等,可以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那就是绣春刀很有可能是一种礼器,主要是赐给近臣在祭祀、出行、礼仪等特殊场合使用的。跟《绣春刀》系列电影中的动不动就拔刀子不太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锦衣卫在执行特殊公务的时候,使用绣春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一旦这种仪仗佩刀用于实战的时候,威力应该还是比较大的。

刀如其名,绣春刀更加俊秀

对于绣春刀的样子,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可靠的文字,也没有发现它的出土文物,后代的很多人只能根据当时明朝绘画中的寥寥几笔对其进行考证。



明·《出警入跸图》

从外表的形状上来说,绣春刀是从唐刀而演变过来的,将之前的唐刀和梅花刀等特点全部展现出来。而且还要比明朝雁翎刀轻便许多,绣春刀除了刀脊是笔直的之外,刀刃还带有一些细微的弧度。

最新的说法是,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其它特征和明朝腰刀无异。

明世宗朱厚熄《千家诗》写到:“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锣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由此看来,雁翎刀才是明朝军队标配军刀,武力值极强,并佩于腰间,是为腰刀的一种。



明代雁翎刀,经过实战打磨逐步成型的单手刀,刀身微弯利于劈砍,双血槽减重,刀尖起脊反刃,便于挑刺。

明朝时期,我国的刀剑制造的工艺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今天的手工锻造技术基本无异,几百年来几无变化。



明末清初,宋应星所作《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当时的锤锻·斤斧技术

绣春刀,一步步变为今天的菜刀和宰牛羊的刀

到了今天,刀作为武器,已经极少在生活中存在。因此,刀具制作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到菜刀领域,像著名的王麻子,张小泉。

我国刀具制作的传统技艺,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好的保留下来,比如云南、西藏、新疆、甘肃等地。

户撒刀

汉族制刀工艺南传后青出蓝的作品

户撒为地名,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的高黎贡山区,也是阿昌族聚居地,因此,户撒刀也叫做阿昌刀。走进这个靠近缅甸的边陲小镇,宁静祥和,无人不惊异于其集市里那随处叫卖户撒刀的场景,整个偌大的集市,到处可见买户撒刀的店铺和匠铺,恍惚间,如同走进了侠客时代。



原来,这里隐藏着一群不平凡的人,过去的六百年中,他们以打刀人的身份生活在这里,如同西方传说中打造兵器的精灵部落。烙有他们标志的长刀,曾在冷兵器时代即将终结时留下了锋利的印记。

早在明洪武年间,明朝开国功臣沐英西征,路过云南德宏州时迷路,幸好遇见了一只白鹿,便跟随白鹿的脚步,一路来到了陇川县户撒乡,把军队驻扎在此。为了感谢白鹿带路,沐英在此处修建了黄格寺,从此以后,户撒乡成为沐英的军事基地,成为保卫滇西边防中的“兵工厂”。在这里,每个寨子依旧保持了极为细致的分工合作,有专门编竹篮的寨子,有专门制银器的寨子,当然也少不了专门打刀的寨子。



后来,户撒刀匠不断吸收各族先进锻造技术,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户撒刀锻造工艺。六百年后的今天,户撒刀这个血性的符号,依旧炉火纯青,并以“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斩铁“而著称。2006年,户撒刀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安腰刀

见证大河家一个带刀的民族

“什样锦把子的钢刀子,银子(啦)包下的鞘子;青铜打下的尕镊子,戴上是格外的样子”。这首悠扬的“花儿”道出了对保安腰刀的心声,它一直流传在河州大地,飘荡在甘肃西北角的积石山下。



积石山下的大河家镇,这个偏僻孤单的小镇因出现在张承志笔下的《大河家》中而被人熟识。这里生活着一个以盛产腰刀而闻名于世的民族——保安族,保安族称保安腰刀为“什都乎”,它与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刀和阿昌族的户撒刀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名刀。

据考证,保安族先民是随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西亚带过来的善于打制兵器的“能工巧匠”。其实,最早制刀只是保安族的手工业,后来,腰刀在保安族兴盛起来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传统工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和经济文化的命脉。可以说,保安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腰刀的发展史。保安腰刀锻造技艺,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一把精美的保安腰刀,绝非你看到的表象那样简单,它华丽的外表下是多达八十多道的制作工序,少者也有三四十道,设计、锻打、淬火、镶嵌、砸铆,一道都不能少。仅制作刀柄一项,就要对黄铜片、红铜丝、白铁丝、牛角、塑料等不同材料分别进行加工,然后将其巧妙叠合胶铆而成,再雕绘图案、抛光、打磨……最后才能打造出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的保安腰刀。

英吉沙小刀

彰显一个民族的男子气概

英吉沙,一座南疆小城,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又称为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每个维吾尔男性都为拥有一把英吉沙小刀而骄傲。



16世纪末,在英吉沙县南郊的一个村里,铁匠买买提·库拉洪制作出一种雕有直、方、圆、齿、三角形图案,涂有红、绿等颜色的木柄小刀,特别锋利,并十分美观,能宰羊切瓜吃囊,让人爱不释手。后来人们纷纷前来学艺,使这工艺流传至今。目前,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吉沙的小刀,刀身弧度很大,刀尾还有一弯倒钩,呈流线型的小刀,有着飞扬的美感。造型各异的小刀,最小的仅两寸左右,最长的可达半米以上,在阳光下,不动声色地发出光芒。



铸造小刀的手艺人也有等级之分,最初级的称为”刀匠“,水平中等以上的手艺人是”师傅“,最厉害的尊称”大师傅“。每一个手艺人都有编号,一般刀匠铸造的小刀,只能在刀把上刻上编号,而大师傅亲手锻造的小刀,除了刻上编号外,还要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是行规,也是对手艺人的最高奖赏。

雪域藏刀

寄托所有藏族人的信仰

藏族百姓有随身带刀的传统,所以藏区到处都有做藏刀的作坊。可名气最大的,当属日喀则地区的“拉孜藏刀”、康巴地区的”河坡藏刀“等。

2008年,“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便包括以这些地区为代表的“藏刀锻制技艺”。



精美的藏刀大都出自能工巧匠之手。他们沿用着古老的手工打制工艺,运用铁锤、铁钳、钢凿、钢剪、钢锉等,经过冶炼熔化、模具翻铸、敲抠大形、刻花镶嵌、焊接组合、加固、锉磨整形、精雕细刻及镁洗抛光等工序。

他们所用的木炭,有的是从山上割来的红柳枝,趁未干之前,烧到一定程度,再埋入地下,使之成炭。所用的银料,多用银元熔化而成。使用的鼓风机,则是自制的羊皮吹风袋。由于全部是手工制作,打造一把藏刀至少要十几天。



由于锻打精致、镌刻细腻、色彩夺目、并附有藏文,系有五颜六色刀穗,形成别具一格的藏族工艺品。特别是朋友乔迁、结婚或喜生婴儿时,送上藏刀会令主人感到格外高兴。

文/绛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键词:藏刀绣春刀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