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2017-01-20 10:32:32  张淅默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1月16日-1月22日,由中华网、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中华文化促进会及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打造的特色小年活动——“文化天桥•艺术新春”时尚民艺生活周将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此次活动将融合民艺、阅读、创新、时尚、科技等多种元素,以全新方式阐述中国春节文化,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别具特色、时尚气息浓郁的“小年庙会”。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在此次民艺生活周上为大家带来“有温度”的手工艺品的小巷三寻品牌创始人、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在活动现场,中华网对她进行了专访。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当初的“疯子”如今的女企业家

初次见郑芬兰是在2016年9月的非遗博览会上,我对她干练的气质尤其深刻。没想到偶然看到同事在天桥艺术中心拍摄的时尚民艺生活周上照片时,这张熟悉的脸、熟悉的气质再次进入了我的视线。脑海中那个身材娇小、自信果敢的女人形象再次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一个曾经被别人称作“疯子”的女人,屡屡将这种自嘲挂在口边,可见当时她创建“小巷三寻”品牌之初的艰难,承受着万人质疑的声音,却一步步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终于创造出了一片天地。15年前,政府还没有提出大力保护非遗概念的时候,郑芬兰靠着自身对手工艺的热爱以及母亲长年织布给她带来的影响,开始做“小巷三寻”的概念。刚开始做的时候是2005年,郑芬兰就提出了“让手工非遗融入生活”的理念,没想到十几年前提出的想法,却成为现在大家共同的理念。“15年前,我喊了一个口号:‘不做博物馆的陈列品,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郑芬兰说道,“从一开始,小巷三寻所有的手工艺品就被市场化了,都是接近生活的产品,与高雅或者小众的艺术品截然不同。”在她看来,手工艺品就应该融入到生活,近几年人们都认可了这个理念,使得“小巷三寻”成为这个理念的“开山鼻祖”,它的整个技艺已经成为省级的非遗项目。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这次郑芬兰带着“小巷三寻”来到天桥艺术中心的时尚民艺生活周上,带来的展品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相机带、手帕、书皮等文创产品,大人和孩子均可以体验这种手工技艺的美妙。“我们将村里手工艺人的技艺进行改良,然后经过包装、加工制作成生活用品拿过来展示,这些产品称不上艺术大作,但是都与生活密切相关。”郑芬兰指着这些展品说。

坐下后跟郑芬兰畅聊了一番,她的文化素养从她质朴的外表下慢慢透露出来。从做女装到背包客,走过的每一个村落都为她创造的“小巷”品牌奠定了基础。郑芬兰告诉我们,她在云贵川以及凤凰一带看到很多老外喜欢手工的东西,于是她做了一个放弃搞女装改做手工的决定,开始只是因为喜欢,没想到手工的概念能够变成一个产业。这15年以来,随着非遗的推出,小巷慢慢进入了大家的视线。郑芬兰说,最初并没有去规划,也没有想着去做成一个品牌,后来发现有那么多人喜欢,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事业。

而如今的小巷三寻在北京的瀚景雅集咖啡屋也有了非遗传习所,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最纯朴的土布纺织技艺、各种系列的文创产品,而且还可以亲自体验织染绣缝手作的课程。据郑芬兰透露,非遗传习所是2016年由小巷三寻和瀚景雅集公司联合创办的,在这里可以完全感受到“生活本源、东方生活美学”的魅力。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小巷三寻:有温度的品牌

据郑芬兰介绍,“小巷三寻”主要做四个板块的内容:梭子的故事、土布的新生、女红的复兴以及手工的村落。15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郑芬兰在贵州徒步的时候收到了一把“母梭”(郑芬兰收获的第一把梭子),是当地一位奶奶交到她的手中,希望她能让梭发扬光大,这把梭子是奶奶的嫁妆。就这样,郑芬兰不经意间便走上了“搜梭”之路,她每到一个地方就搜索一把梭,目前为止,她已经收到了一万多把梭。这一万多把梭来自全国各地,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目前我应该是拥有梭最多的人”,郑芬兰平静地说,“我们希望能够创建一所梭博物馆,梭是织布机上的一个重要零件,每把梭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的文化故事,浓缩了一方水土养育的概念”。郑芬兰透露,他们已经做了两次梭的展览,收效都不错。

第二个版块是土布的新生,土布新生就是对土布进行重新设计,让土布回到日常生活。在郑芬兰看来,一个手工艺品如果只能做展览,不实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只有它与我发生关系时,我才懂得手工意义的所在”,郑芬兰感慨道。小巷三寻的口号是:做一个有温度的品牌。15年前,大家都称郑芬兰为“疯子”,因为她的理念与当时追求的时尚、个性大相径庭。然而郑芬兰却坚持自我,她认为有温度的产品才有故事可以诉说,有温度的产品才是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因为喜欢“无印良品”这个品牌,郑芬兰当初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做中国的无印良品”,但是细细想来,这个定位并不准确,因为“无印良品”虽然样子简约、质量优良,但是却缺少一种温度,于是郑芬兰将自己的产品延伸到了“有温度”的理念上。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女红的复兴是推销土布的一个途径,郑芬兰透露,15年前在没有人认可非遗的时候,为了生存下去,她的团队拟定了几百场的活动,几乎每天都要做活动,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女红、认识女红,让前来的人体验织布、染布、缝制成产品,为产品做一个推广。郑芬兰也会走进大学、小学学校给学生上课,进而推动女红的复兴。

小巷三寻做的第四个板块是手工的村落,据郑芬兰透露,手工村落是公司后半辈子的重大事业,也是公司重要的方向。“我们会走进各个村落去解决各种技艺的问题,然后解决他们的产品如何走出来的问题”,郑芬兰讲道,“小巷的理想是将技艺带进村落,将村落‘救活’”。目前中国的农民已经害怕了贫穷,一心想脱离村落,他们的这种意识很难改变。她希望能够通过手工、通过产业化入驻村落,救活这个概念,拯救他们的思想,让年轻人重返村落。“一个村落里的年轻人不回去,所有的事情都是徒劳”,郑芬兰坚定地说。她十分反对“将村落里的农民赶走做乡村酒店”的概念,这种概念并不能拯救村落反而会害了村落。

15年前,郑芬兰发起的手工村落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认可,近几年却有了大反转,很多人包括文化部都开始认可她的这个理念。小巷将技艺的理念植入到村落,为乡村做品牌,让品牌成为乡村自身的品牌继续发展,并不依赖某个老板而生存,这是郑芬兰团队赋予手工村落的主要概念。

产品要融入生活展品只能孤芳自赏

说起小巷的理念,郑芬兰侃侃而谈,小巷的四个概念很简洁,没有过多的业务拓展。2017年小巷会推出几个新的主题,一是同书院中国联合发起全国环保书皮进校园;其次小巷会推出环保手帕,希望中国人同日本人一样养成使用手帕的习惯,尽量减少餐巾纸等一次性纸巾的使用,这样可以解决农村的经济困境。郑芬兰告诉我们,很多手帕都是在村落里生产的,这个产业链可以反哺到农民身上。另外,小巷还会推出手织鞋带、制作各种首饰等,推广更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在郑芬兰看来,手艺分很多种,有些手艺没办法量化。手艺只是一种传承,但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动态的传承。在郑芬兰眼中,手工是一种态度和一种精神的问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泱泱大国,不可能完全返回到手工艺上来,因为这个社会的文明化进程是不可能扭转的。手工的存在只是某些人的喜好,让人可以在烦躁的时候安静下来。“我们可以提倡国人这样的一种精神,但不能提倡国人都回来做手工,这是两个概念”,郑芬兰解释道。

很多人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在消亡,在郑芬兰看来,并没有那么可怕。手工艺在村落里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有市场存在,就不会消亡。只要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达到一定的素质了,就愿意谈文化、谈手工。将手工艺融入生活、融入市场,跟当代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否则就像有些展品一样只会孤芳自赏,与大家都没有关系。

据悉,“文化天桥•艺术新春”时尚民艺生活周将持续到1月22日,活动期间,广大市民还可以观看当代装置艺术展、“十大景泰蓝”国粹艺术展,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民艺,带着孩子一起漫步在“中国节日地图”的海洋里,亲自体验新时代的春节文化气息,感受民艺匠人们的慧具匠心。

索票及活动详情敬请关注民艺生活周官方微信。

民艺生活周|“女疯子”创造有温度的“小巷三寻”

对外开放时间:2017年1月17日(周二)-1月22日(周日)10:00-18:00

活动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索票:扫码关注民艺生活周索取门票

索票说明:

1、本活动仅向“民艺生活周”公众号、CCTSS-CHINA公众号及“天桥艺术中心”公众号订阅会员开放。

2、关注公众号获得电子票后,于活动当日或提前到天桥艺术中心东售票厅统一兑换纸质票后有序入场。

3、为保证节日期间文化活动安全,“欢乐春节·阅读中国”特别活动暨“文化天桥·艺术新春”时尚民艺生活周1月17日至22日每天活动分为四场:10点场、12点场、14点场、16点场,每场活动人数由主办方控制协调。如人数超过标准,需等候下一场入内。30人以上团体需提前预约,电话:010-57350023,1520126482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